苍耳子生用与炒用各有侧重,生用偏于发散风寒、通鼻窍,炒用可降低毒性并增强燥湿止痒功效。选择依据主要有病情需要、体质差异、配伍要求、炮制减毒、传统经验五个方面。
生苍耳子辛温发散力强,适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等表证,尤其对急性鼻炎发作期效果显著。炒制后药性缓和,更适用于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等需长期调理的病症,其燥湿作用通过炮制得以加强。
体质壮实者短期使用生品可快速祛邪,但需严格控制剂量。年老体弱或儿童患者建议选用炒制品,经蜜炙或麸炒后毒性降低约30%,更适合长期服用。脾胃虚寒者使用炒制品可减少胃肠刺激。
治疗鼻渊时,生苍耳子常与辛夷、白芷配伍增强宣通鼻窍之效。炒制品多与苦参、地肤子同用治疗皮肤病症,炮制后与其他燥湿药的协同作用更显著。入煎剂时生品需先煎30分钟以上减毒。
苍耳子含毒蛋白苍术苷,生品过量易致恶心呕吐。炒制温度达160℃以上时毒性成分分解,但需注意火候,过度炒制会降低有效成分。现代研究显示炒制品LD50值较生品提高2-3倍。
雷公炮炙论记载苍耳子"凡用须炒令黄黑",古代医案中外用多生用,内服多炒用。江浙一带善用蜜炙法,北方地区多用清炒法。现代药典规定内服制剂须使用炮制品。
使用苍耳子期间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食物,虚性头痛及血虚患者慎用。建议配合菊花茶饮用缓解燥性,外用可配伍薄荷油增强透皮吸收。出现口唇麻木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用,孕妇及肝功能异常者禁用。存储时需防潮防蛀,炒制品保质期较生品延长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