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特色中医 > 推拿按摩 > 正文

按摩哪里治疗感冒流鼻涕

发布时间: 2025-06-09 05:2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按摩迎香穴、风池穴、合谷穴、大椎穴、太阳穴可缓解感冒流鼻涕症状。这些穴位通过刺激经络气血运行,帮助疏散风寒、通利鼻窍。

按摩哪里治疗感冒流鼻涕

1、迎香穴:

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属手阳明大肠经。用指腹顺时针揉按3-5分钟能快速缓解鼻塞流涕,对风寒型感冒尤为有效。配合热毛巾敷鼻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

2、风池穴:

在枕骨下缘凹陷处,属足少阳胆经。拇指按压此穴能疏散风邪,改善头痛、恶寒等感冒初期症状。按摩时配合深呼吸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上呼吸道黏膜水肿。

3、合谷穴:

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凹陷处,为全身镇痛要穴。持续点按此穴可激发卫气抗邪能力,减轻鼻黏膜充血状态。孕妇慎用此穴,体质虚弱者宜轻刺激。

按摩哪里治疗感冒流鼻涕

4、大椎穴:

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属督脉要穴。掌根推擦此穴至发热可升发阳气,对反复发作的虚寒型感冒鼻流清涕效果显著。配合艾灸能增强温通效果。

5、太阳穴:

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后方凹陷处。指揉此穴能缓解感冒伴随的头部胀痛,通过调节三焦经气机改善鼻腔通气功能。按摩力度以酸胀为度,避免过度刺激。

按摩哪里治疗感冒流鼻涕

日常可饮用生姜红枣茶温散寒邪,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保持湿润。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症状持续3天未缓解或出现黄脓涕、发热时需及时就医。体质偏寒者可常做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式,增强肺卫抗病能力。饮食宜清淡,适量食用葱白、紫苏等辛温解表食材,忌食生冷油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按摩什么位置可以治疗感冒流鼻涕
按摩什么位置可以治疗感冒流鼻涕
按摩迎香穴、风池穴、合谷穴、大椎穴、太阳穴等穴位可缓解感冒流鼻涕症状。这些穴位通过刺激经络气血运行,帮助疏散风邪、通利鼻窍。1、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处,属手阳明大肠经。按摩时用食指指腹顺时针揉按3-5分钟,能直接改善鼻腔通气功能,缓解鼻塞流涕。该穴位对风寒型感冒尤...[详细]
发布于 2025-06-09

最新推荐

立春艾灸哪个部位最好最有效
立春艾灸哪个部位最好最有效
立春艾灸以关元穴、足三里穴、大椎穴、肾俞穴、神阙穴等穴位效果最佳,有助于升发阳气、驱寒祛湿、增强免疫力。1、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是任脉要穴,艾灸此穴能温补下焦元气,改善阳...[详细]
2025-10-08 08:36
行房后女生腰疼怎么回事
行房后女生腰疼怎么回事
行房后女性腰疼可能与盆腔充血、肌肉劳损、泌尿系统感染、妇科炎症或腰椎病变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热敷休息、抗感染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若持续疼痛需排查器质性疾病。1、盆腔充血性生...[详细]
2025-10-08 08:00
什么药酒能活血化瘀
什么药酒能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的药酒主要有舒筋活络酒、三七药酒、红花药酒、当归药酒、丹参药酒等。这类药酒多由活血通络的中药材浸泡而成,适合气滞血瘀引起的关节疼痛、跌打损伤等症状,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详细]
2025-10-08 05:36
减肚子赘肉的中药方法
减肚子赘肉的中药方法
减肚子赘肉可选用山楂、荷叶、决明子、茯苓、陈皮等中药辅助调理。这些药材主要通过促进消化、利水渗湿、健脾化湿等机制帮助减少腹部脂肪堆积,但需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1、山楂山楂含...[详细]
2025-10-08 05:00
立春艾灸哪个部位最好呢
立春艾灸哪个部位最好呢
立春艾灸以关元穴、足三里穴、大椎穴、肾俞穴、神阙穴等部位效果较好,可顺应春季阳气升发之势调理气血。一、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属任脉要穴。艾灸关元穴能温补下焦元气,改善春季常见的...[详细]
2025-10-07 15:44
行房过后腰疼怎么缓解
行房过后腰疼怎么缓解
行房过后腰疼可通过热敷、按摩、调整姿势、适度休息、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腰疼可能与肌肉疲劳、肾气不足、腰椎问题等因素有关。1、热敷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腰部,温度控制在40-50...[详细]
2025-10-07 15:06
什么药酒抹风湿关节最好呢
什么药酒抹风湿关节最好呢
风湿关节疼痛可选用国公酒、史国公药酒、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三蛇药酒、虎骨酒等外用药酒缓解症状。药酒多含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中药材,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过敏或不良反应。一、...[详细]
2025-10-07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