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髃穴位于肩部三角肌上缘中点,当臂外展平举时肩峰前下方的凹陷处。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位,上臂外展至水平位,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凹陷中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即为该穴。肩髃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重要腧穴,主要有舒筋活络、通利关节、祛风除湿等功效。
肩髃穴的体表投影在锁骨肩峰端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深层为三角肌下滑囊及肩关节囊。该穴下方分布有旋肱后动静脉分支及腋神经肌支,针刺时需注意避开血管神经束。现代解剖学研究表明,刺激该区域可调节肩关节周围肌群张力,改善局部微循环。
以肩峰突起为骨性标志,当上肢平展时,肩峰前缘与肱骨大结节间形成的凹陷即为穴点。临床常用三步定位法:先触摸肩峰前缘,再触及肱骨大结节,最后在两骨性标志连线中点处确认穴位。肥胖者体表标志不明显时,可嘱患者做上肢外展动作以显露凹陷。
该穴主治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运动系统病症,对肩周炎、颈椎病引起的肩臂麻木有显著疗效。古代医籍记载其能治风热瘾疹,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等皮肤病。实验研究显示,电针肩髃穴可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缓解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
常规消毒后,针尖稍向后下方斜刺1-1.5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治疗肩周炎可采用齐刺法,配合肩前、肩后穴形成包围式刺激。艾灸该穴时,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注意防止烫伤。推拿按摩宜用拇指揉按配合肩关节被动活动,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佳。
配肩贞、臂臑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配合谷、曲池治疗上肢瘫痪;配风池、血海治疗荨麻疹。与阳陵泉配伍可增强舒筋活络之效,与足三里同用能调和气血。现代针灸处方中,常作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核心配穴,配合运动疗法效果更佳。
日常保健可每日按揉肩髃穴3-5分钟,配合肩关节环转运动,能预防五十肩等退行性病变。注意穴位局部有感染或皮肤破损时应暂停刺激,糖尿病患者艾灸需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治疗期间应避免提重物及过度劳累,注意肩部保暖,睡眠时勿压患侧。若出现持续剧烈疼痛或活动受限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肩袖损伤等器质性病变。
2025-02-19
2025-02-19
2025-02-19
2025-02-19
2025-02-19
2025-02-19
2025-02-19
2025-02-19
2025-02-19
202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