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贞俞是手太阳小肠经的常用腧穴,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主要作用为缓解肩臂疼痛、治疗上肢麻木及调理局部气血运行。肩贞俞的准确位置在腋后纹头上1寸,当肩胛骨外侧缘凹陷处,主治肩胛疼痛、手臂不举、耳鸣耳聋等症。
取穴时需正坐或侧卧位,在腋后纹头直上1寸处可触及一明显凹陷,此处即为肩贞俞。该穴位于三角肌后缘与肱三头肌长头之间,深层有旋肩胛动静脉分支分布。临床常用指压法配合骨性标志定位,需注意与邻近的臑俞穴区分。
作为小肠经重要穴位,肩贞俞具有通络止痛功效,对肩周炎引起的夜间痛、冻结肩活动受限效果显著。针刺该穴可改善肩关节周围血液循环,消除局部水肿,现代研究显示其能调节臂丛神经功能,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导致的放射性疼痛。
临床常配天宗穴、曲垣穴治疗肩胛区顽固性疼痛,配合谷穴、外关穴改善上肢麻木。对于耳鸣症状,可与听宫穴、中渚穴形成配伍方案。艾灸该穴时建议采用回旋灸法,每次15分钟,对寒湿型肩痛尤为适宜。
穴位深层有腋神经及血管通过,直刺深度不宜超过1.5寸,避免伤及胸膜导致气胸。局部皮肤感染、严重骨质疏松者慎用,孕妇禁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时出现触电样放射感应立即退针,拔罐操作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日常可用拇指指腹按揉肩贞俞3-5分钟,配合肩关节外旋动作增强效果。寒性体质者可隔姜灸此穴预防肩周疾病,工作间隙用艾草热敷包温熨能缓解肌肉劳损。长期伏案人群建议每周进行2次穴位刮痧,沿小肠经走向从肩贞俞刮至小指。
坚持按摩肩贞俞能有效预防五十肩,配合八段锦中的"左右开弓似射雕"动作可增强疗效。饮食上适量食用生姜、桂圆等温经散寒食材,避免过量摄入生冷食物。急性发作时可用川芎茶调散外敷,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肌肉萎缩需及时就医。注意肩部保暖防潮,睡眠时避免受压,游泳后及时擦干避免寒湿入侵。
2025-05-31
2025-05-31
2025-05-31
2025-05-31
2025-05-31
2025-05-31
2025-05-31
2025-05-31
2025-05-31
2025-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