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中医知识 > 正文

体质学说历史溯源与发展

发布时间: 2020-12-23 13:2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人们对体质的研究由来已久。在国外,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十多种体质类型学说。古罗马医生盖伦(公元30-200年)在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的基础上,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近代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则认为气质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类型特点在行为中的表现,把人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弱型等四种类型,分别相当于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在西方医学界颇有影响。

体质学说历史溯源与发展

祖国医学一贯重视对体质的研究,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里,就对体质学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黄帝内经·灵枢》的《阴阳二十五人篇》和《通天篇》,就提出了两种体质分类方法。前一篇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人的肤色、体形、禀性、态度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归纳出木、土、火、金、水五种不同的体质类型,再根据五音太少、阴阳属性以及手足三阴经的左右上下、气血多少的差异,将上述每一类再分为五类,即五五二十五种体质类型。后一篇则根据人体体质的阴阳盛衰,把人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百种类型.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继承《黄帝内经》有关体质学说的理论,寓体质学说于辨证论治中。清代名医叶天士临证非常注意患者的体质类型,在《外感温热篇》中说: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面色苍者,须要顾其津液……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从而强调了治法须顾及体质。吴德汉在《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中说: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气必损。说明体质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这就为因人摄生提供了重要理论根据。我国现代学者在积累历代医家关于体质学说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体质类型进行了划分,出现了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七分法、九分法及十二分法等不同的分类方法。20世纪70年代,我国中医体质学说发展迅速。1978年,王琦、盛增秀首次明确了“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1982年,出版了第一部体质学专著一《中医体质学说》.它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论著。

结语:目前中医体质理论已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中医临床诊疗、护理、治未病以及养生康复等领域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微整形选择的材料以及历史的发展
微整形选择的材料以及历史的发展
微整形的材料选择和技术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核心在于安全性、效果和持久性。早期微整形主要依赖硅胶、肉毒杆菌和玻尿酸等材料,随着技术进步,材料种类不断丰富,如胶原蛋白、聚乳酸等新型填充物逐渐普及,推动了微整形技术的多样化和精细化。1、早期材料与技术微整形的雏形可追溯到20世...[详细]
发布于 2025-02-18

最新推荐

脾肾两虚是大病吗
脾肾两虚是大病吗
脾肾两虚属于中医虚损性疾病,需辨证调理但通常不危及生命,关键诱因包括先天不足、久病耗损、劳倦过度、饮食失节、年老体衰。1、先天不足:部分人群因父母体质偏弱或孕期调养不当,导致脾肾精气禀赋不足。表现为自幼体弱、发育迟缓,可通过龟鹿二仙胶、河车...[详细]
2025-05-16 06:59
脾肾两虚怎么补最快最有效
脾肾两虚怎么补最快最有效
脾肾两虚需脾肾同补,可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养、艾灸疗法、推拿按摩、适度运动等方法综合改善。1、中药调理:脾肾两虚常用方剂包括四君子汤、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四君子汤侧重健脾益气,含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含附子、肉桂、熟...[详细]
2025-05-16 06:59
疲劳分为体力疲劳和什么疲劳
疲劳分为体力疲劳和什么疲劳
疲劳分为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体力疲劳由身体活动过度引起,脑力疲劳则与长期用脑、精神压力相关。1、体力疲劳:体力疲劳多因肌肉持续收缩消耗能量,导致乳酸堆积和糖原耗竭。中医认为与气血不足、脾虚湿困有关。缓解方法包括艾灸足三里穴促进气血运行,推拿...[详细]
2025-05-16 06:57
急性疲劳是由于什么造成的
急性疲劳是由于什么造成的
急性疲劳可能由睡眠不足、精神压力、营养失衡、体力透支、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1、睡眠不足:连续熬夜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身体修复功能下降,中医称为"营卫不和"。调整方法包括固定作息时间,睡前用酸枣仁15克泡水代茶饮,配合涌泉穴按摩促进深度睡眠。严...[详细]
2025-05-16 06:57
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有什么后果
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有什么后果
长期疲劳可能引发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心血管疾病、心理障碍及器官功能衰退。1、免疫力下降:持续疲劳会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增加感染风险。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服用黄芪、灵芝等补气药材,配合八段锦锻炼。西医建议补充维生素C、锌元素,...[详细]
2025-05-16 06:56
产生疲劳的原因有哪些
产生疲劳的原因有哪些
疲劳可能由睡眠不足、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心理压力、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1、睡眠不足:长期睡眠不足会打乱生物钟,导致身体无法充分修复。中医认为“肝藏血”,熬夜耗伤肝血,易出现头晕目眩、四肢无力。调整方法包括固定作息时间、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详细]
2025-05-16 06:56
疲劳损伤的特征是什么
疲劳损伤的特征是什么
疲劳损伤的特征表现为肌肉酸痛、关节僵硬、局部肿胀、活动受限和恢复迟缓,多由过度使用、姿势不当、代谢失衡、炎症反应和修复延迟导致。1、肌肉酸痛:肌肉纤维因反复收缩或超负荷运动出现微撕裂,乳酸堆积刺激神经末梢引发酸痛。中医认为属“筋伤气滞”,治...[详细]
2025-05-16 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