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炎和肠痉挛是两种不同的肠道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和病程。慢性肠炎是肠道黏膜的慢性炎症,通常由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长期腹痛、腹泻等;肠痉挛则是肠道平滑肌异常收缩导致的阵发性绞痛,多与饮食刺激、精神紧张有关。
慢性肠炎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长期饮食不当等因素导致,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肠痉挛常见诱因包括生冷食物刺激、胃肠功能紊乱、精神压力等,通常无器质性病变。
慢性肠炎患者会出现持续性腹痛、黏液便或血便、体重下降,可能伴随低热乏力。肠痉挛表现为突发脐周绞痛,呈阵发性发作,排便或排气后可缓解,一般无粪便性状改变。
慢性肠炎病程超过4周,容易反复发作,需长期管理。肠痉挛多为急性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缓解后无遗留症状。
慢性肠炎通过肠镜可见黏膜充血糜烂、溃疡等病变,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肠痉挛影像学检查通常无异常,主要依靠症状和触诊诊断。
慢性肠炎需根据病因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片等抗炎药物,严重时需免疫抑制剂。肠痉挛以解痉药如消旋山莨菪碱片为主,配合热敷缓解症状。
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辛辣生冷食物,规律进食细嚼慢咽。慢性肠炎患者应定期复查肠镜,肠痉挛发作时可尝试腹部按摩。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便血、发热等情况,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