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寒邪客胃证、饮食伤胃证、肝气犯胃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瘀血停胃证。
寒邪客胃证多因外感寒邪或过食生冷导致胃脘冷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常伴有呕吐清水、四肢不温等症状。治疗以温中散寒为主,可选用良附丸、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药,配合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日常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生冷饮食。
饮食伤胃证因暴饮暴食或食用腐败食物引起,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呕吐未消化食物。治疗宜消食导滞,常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药物,可配合山楂、神曲等药食同源食材。发病期间需暂时禁食,缓解后逐步恢复清淡流质饮食。
肝气犯胃证与情志不畅相关,症状为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频繁,情绪波动时加重。治疗需疏肝和胃,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方剂,配合按压太冲穴疏解肝郁。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愤怒。
脾胃湿热证因湿热蕴结中焦所致,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口苦黏腻、大便黏滞,舌苔黄腻。治疗需清热化湿,可选用三仁汤、黄连温胆汤等方剂,饮食上忌食辛辣油腻,适当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
脾胃虚寒证多见于体质虚弱者,症状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治疗需温补脾胃,常用黄芪建中汤、理中丸等,可长期服用生姜红糖水温养脾胃。日常需规律饮食,避免过度劳累。
胃阴不足证表现为胃脘隐隐灼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治疗需滋养胃阴,常用益胃汤、沙参麦冬汤等方剂,食疗可选用银耳、百合、石斛等滋阴食材。需避免辛辣燥热食物,保持充足睡眠。
瘀血停胃证多见胃痛如针刺、痛处固定拒按,或有呕血黑便史。治疗需活血化瘀,常用失笑散、丹参饮等方剂,严重者需配合三七粉冲服。此类患者需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病变。
胃脘痛患者需根据具体证型辨证施治,饮食应以温热、柔软、易消化为主,避免生冷辛辣刺激。建议规律进食,细嚼慢咽,餐后适当散步促进消化。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呕血、黑便、消瘦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完善胃镜检查,排除消化道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疾病。平时可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以调和气血。
2025-04-04
2025-04-04
2025-04-04
2025-04-04
2025-04-04
2025-04-04
2025-04-04
2025-04-04
2025-04-04
2025-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