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热点聚焦 > 热门视点 > 正文

中医对甲亢的认识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 2025-09-16 11:47 来源:搜狐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医将甲亢归为瘿病范畴,认为其病机与肝郁化火、阴虚阳亢、气滞痰凝等因素相关,治疗强调辨证施治。

中医对甲亢的认识是怎样的

1、肝郁化火

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扰动心神,表现为烦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抖等症状。治疗以疏肝泻火为主,常用栀子清肝汤加减,配合针刺太冲、行间等穴位。日常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

2、阴虚阳亢

肝肾阴液不足导致虚火内生,出现心悸多汗、消瘦乏力、舌红少苔等证候。治法宜滋阴降火,方选知柏地黄丸或天王补心丹,可配合三阴交、涌泉等穴位艾灸。饮食宜选用百合、银耳等滋阴之品。

3、气滞痰凝

气机不畅聚湿成痰,结于颈前形成甲状腺肿大,伴有胸闷咽堵感。治疗需理气化痰散结,选用海藻玉壶汤加减,外敷消瘰膏。建议适当食用海带、牡蛎等软坚散结食物,避免肥甘厚味。

中医对甲亢的认识是怎样的

4、脾虚湿阻

长期忧思伤脾致运化失常,水湿内停与痰气相搏,表现为颈部肿块、肢体困重。治法健脾化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可艾灸足三里、阴陵泉。饮食宜山药、薏苡仁等健脾食材。

5、心肾不交

肾阴亏虚不能上济心火,出现失眠多梦、潮热盗汗等症。需交通心肾,选用黄连阿胶汤配合交泰丸,针刺神门、照海穴。可食用莲子、桑椹等安神之品,避免熬夜耗伤阴液。

中医对甲亢的认识是怎样的

中医治疗甲亢需根据具体证型动态调整方案,配合情志调节与饮食禁忌。建议每日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耗气伤阴。若出现高热、昏迷等危象表现应立即中西医结合救治。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忌食含碘过高食物如海藻类,保持作息规律与情绪平和。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中医对甲亢病因的认识
中医对甲亢病因的认识
中医认为甲亢是以内伤虚损为基础,复加外邪侵袭,形成气、痰、瘀、火共同为患的本虚标实之证。以怕热多汗、心悸易怒、多食消瘦、指舌颤抖、颈前肿大为典型证候,病位在颈部缨脉(甲状腺),病变波及肝、肾、心、脾、肺,而以肝肾为主。现重点介绍情志内伤和饮食不节引起的甲亢。_ueditor_pa...[详细]
发布于 2013-05-09

最新推荐

上火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上火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上火引起便秘可能与饮食不当、水分摄入不足、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衡、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上火通常指体内阴阳失衡导致的热性症状,而便秘则表现为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1、饮食...[详细]
2025-09-17 16:47
便秘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
便秘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
便秘可能由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肠道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规律排便、缓解压力、合理用药等方式预防。1、饮食结构不合理膳食纤维...[详细]
2025-09-17 16:46
炒白术和生白术的区别是什么
炒白术和生白术的区别是什么
炒白术和生白术的区别主要在于炮制工艺不同,导致药性、功效及适用人群存在差异。生白术是直接干燥的根茎,性偏凉,长于健脾燥湿;炒白术经麸炒后性转温,增强补脾止泻作用。1、炮制工艺生...[详细]
2025-09-17 16:45
有生完孩子后补气血的好方法吗
生完孩子后补气血可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适度运动、穴位按摩、规律作息等方式改善。产后气血不足可能与分娩失血、哺乳消耗、体质虚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1、饮食调理产后可适量食用红枣、枸杞、桂圆等补...[详细]
2025-09-17 16:44
三七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三七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三七的禁忌人群主要包括孕妇、经期女性、出血性疾病患者、过敏体质者及低血压患者。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定痛等功效,但特定人群使用可能引发不良反应。1、孕妇三七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增...[详细]
2025-09-17 16:42
男人早泄木瓜泡酒有奇效吗
男人早泄木瓜泡酒有奇效吗
男人早泄时饮用木瓜泡酒没有明确疗效。早泄可能与心理因素、神经敏感度异常、前列腺炎、激素水平紊乱或遗传因素有关,需通过专业医学评估确定病因。木瓜泡酒是民间偏方,其成分中木瓜含有蛋...[详细]
2025-09-17 16:41
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有什么区别
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有什么区别
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在中医辨证中属于不同病理机制,主要区别在于气滞血瘀以气机阻滞为主,气虚血瘀以气虚推动无力为主。1、病因差异气滞血瘀多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常见...[详细]
2025-09-17 16:4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