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没有特异性症状,无法通过单一症状判断感染,确诊需依赖专业医学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持续发热、反复腹泻、体重骤降、淋巴结肿大、口腔真菌感染等非特异性表现,但这些症状也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
艾滋病病毒感染后的急性期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表现为类似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热、咽痛、肌肉酸痛、皮疹等,这些症状往往在1-2周内自行缓解。进入无症状期后,患者可能多年无明显不适,但病毒仍在持续破坏免疫系统。当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时,会出现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如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卡波西肉瘤等。
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部位,淋巴结直径常超过1厘米,质地较硬,无压痛,持续3个月以上。口腔表现包括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鹅口疮,口腔毛状白斑等。皮肤症状可能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带状疱疹、严重的脂溢性皮炎或顽固性皮肤瘙痒。
艾滋病相关症状具有非特异性,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有过高危行为者应在窗口期后及时进行HIV抗体检测,这是唯一可靠的诊断方法。各地疾控中心提供免费咨询检测服务,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目前艾滋病已从致死性疾病转变为可管理的慢性病,规范治疗的患者预期寿命接近正常人。
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高危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不共用注射器。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标准防护措施。发生疑似暴露后应在72小时内使用阻断药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配偶和性伴侣应定期检测。日常接触如握手、共餐不会传播病毒,应消除对感染者的歧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有助于病情控制。
2025-05-25
2025-05-25
2025-05-25
2025-05-25
2025-05-25
2025-05-25
2025-05-25
2025-05-25
2025-05-25
202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