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面瘫的方法主要有针灸、中药内服、中药外敷、推拿按摩、拔罐等。面瘫通常由风寒侵袭、气血不足、脉络瘀阻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口眼歪斜、面部肌肉麻木等症状。

针灸是中医治疗面瘫的核心手段,通过刺激面部穴位如地仓、颊车、阳白等,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常用毫针浅刺配合电针增强刺激,早期介入可改善神经水肿,后期配合艾灸温通经络。治疗周期一般为10-20次,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损伤面部神经分支。
中药以祛风通络为原则,基础方剂选用牵正散加减,含白附子、全蝎等祛风药,配合黄芪、当归补益气血。风热型加金银花、连翘,风寒型加桂枝、细辛。需根据舌脉辨证调整,常见剂型有汤剂、颗粒剂,如活血通络颗粒、大活络胶囊等。
将活血化瘀药物制成膏贴敷于患侧,常用马钱子、乳香、没药等研末调敷,或使用现成黑膏药。外敷可直达病所缓解肌肉僵硬,但皮肤过敏者慎用。配合热敷效果更佳,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沿阳明经循行部位施行揉法、点按法,重点刺激迎香、四白等穴位。手法宜轻柔渐进,配合面部肌肉被动训练如鼓腮、皱眉等动作。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肌肉协调性。
在患侧太阳穴、下关穴等处行闪罐或留罐,利用负压吸引促进脉络通畅。适用于风寒型面瘫初期,可与刺络放血结合,但皮肤破损者禁用。操作时间控制在5-10分钟,避免起泡。

治疗期间需避风寒,戴围巾口罩保护面部,避免冷水刺激。饮食宜温软易咀嚼,多食生姜、红枣等温补食材,忌生冷油腻。配合抬眉、闭眼等面部肌肉功能训练,每日3-5组。若3个月未恢复需排查颅内病变,必要时结合现代医学治疗。
2025-04-22
2025-04-22
2025-04-22
2025-04-22
2025-04-22
2025-04-22
2025-04-22
2025-04-22
2025-04-22
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