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热点聚焦 > 热门视点 > 正文

世界首例!世界上第一个大脑里长出蛔虫的人!

发布时间: 2023-09-21 13:1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位生活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妇女,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脑里长出蛔虫的人!

震惊她自己的同时,也震惊了整个医学界。

2021 年 1 月,在经历了三周的腹痛和腹泻,以及随后出现的持续干咳、发烧和盗汗后,她(暂且称她为 S 女士)被家人紧急送往当地医院。脑部的扫描显示,S 女士的大脑右额叶内存在非典型病变,但医生并不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以为只是罕见的肺部感染,开了一些对症的药。

直到 2022 年,S 女士发现自己开始变得非常健忘,抑郁症也在不断恶化。她终于下定决心不在地方医院看病,而是转诊到位于澳大利亚首都的堪培拉医院。

按照惯例,医生给 S 女士做了大脑核磁共振扫描,结果显示异常,需要手术。在多名医生的帮助下,神经外科医生从 S 女士的大脑中取出了一条长达 8 厘米的浅红色蛔虫,甚至还在蠕动。

传染科医生桑贾亚·塞纳纳亚克(Sanjaya Senanayake)说: “对于经常处理大脑感染的神经外科医生来说,手术已是家常便饭了,以往他们碰到感染的都是细菌病毒之类的。但这一次,他们却在人类的大脑中发现了一条会蠕动的蛔虫,这也太可怕了,整个职业生涯中估计也就这一次了。”

这一令人惊讶的发现促使医院许多科室的医生迅速聚集在一起,讨论这是什么蛔虫,以及进一步的治疗计划。

一开始,他们只是查阅教科书,查找可能导致神经系统侵袭和疾病的所有不同类型的蛔虫,然而这样大海捞针似的搜索毫无结果,医生只能向外部专家寻求帮助。

塞纳纳亚克说:“堪培拉是一个小地方,所以我们将仍然活着的蛔虫直接送到了一位对寄生虫非常有经验的专家手里,他是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一名研究员。当时,他看到这条蛔虫后也非常震惊,不敢相信这是从人类大脑中取出来的。”

罗伯特氏蛔虫(Ophidascaris robertsi)是一种常寄生于地毯蟒蛇(Morelia spilota)体内的蛔虫,常见于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通常情况下,蛔虫的幼虫寄生在小型哺乳动物和有袋类动物的身上。这些被寄生的动物被蟒蛇吃掉,蛔虫会在蛇体内完成整个生命周期。

世界首例!世界上第一个大脑里长出蛔虫的人!

罗伯特氏蛔虫在地毯蟒身上很常见,通常生活在蟒蛇的食道和胃部,并在宿主的粪便中产卵。堪培拉医院的这名患者,是世界上首例在人体中发现这种寄生虫的病例。那么,它是怎么钻到人的大脑里的呢?

A)通过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获得的患者大脑磁共振图像,显示右额叶病变增强 B)从患者右额叶取出活的罗伯特氏蛔虫第三阶段幼虫 C)立体显微镜下(原始放大倍数×10)的罗伯特氏蛔虫第三阶段幼虫。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塞纳纳亚克分析认为,这名妇女居住在地毯蟒栖息地附近,尽管没有直接接触蟒蛇,但她经常采集当地的野菜为食。这些植物恰好被地毯蟒的粪便所污染,蛇粪中含有大量的罗伯特氏蛔虫卵。

患者接触了这些植物并将虫卵转移到食物或厨房用具上,进而转移到食物上,亦或者是吃了含有虫卵的蔬菜,从而感染了寄生虫。S 女士所经历的各种症状都是因为寄生虫卵和幼虫从肠道逐渐迁移,通过各种其他器官,到达大脑所致。

该患者接下来需要接受可能侵入她身体其他部位(例如肝脏、肺部)的幼虫治疗。但鉴于之前从来没有患者的大脑钻进寄生虫过,对其大脑进行治疗需要小心谨慎。例如,一些药物可能会在幼虫死亡时引发炎症,造成大脑伤害。

研究人员说,这一案例显示了疾病和感染从动物传染给人类的危险增加。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人类新发现或新出现的传染病中约75%是人畜共患病。这和人口激增,我们越来越接近并侵犯动物栖息地脱不了干系。

传染病医生彼得·科利尼翁教授表示,一些人畜共患疾病病例如果罕见到连医生都不知道要在人体中寻找什么,就可能永远无法诊断出来。

小时候的恐怖幻想居然真的会变成现实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世界首例iPS细胞移植手术完成
世界首例iPS细胞移植手术完成
日本理化研究所和尖端医疗中心医院的研究小组12日宣布,他们利用能发育成多种细胞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制成视网膜细胞,并于当日移植到一名70多岁的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女患者的右眼中。这是世界首例利用iPS细胞完成的移植手术。iPS细胞是体细胞经诱导因子处理后转化而成的干细胞...[详细]
发布于 2014-09-15

最新推荐

长春中西医结合医院本月特邀陈力强博士,共筑甲状腺健康防线
长春中西医结合医院本月特邀陈力强博士,共筑甲状腺健康防线
蝉鸣声声中,长春中西医结合甲状腺医院本月迎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国甲状腺诊疗领域权威专家陈力强博士即将亲临坐诊。这位集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头衔于一身的临床大家,曾任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甲状腺科,身兼北京军区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肿...[详细]
2025-07-03 10:10
稳健医疗李建全谈绿色手术室发展:绿色理念的前提一定是以人为本
稳健医疗李建全谈绿色手术室发展:绿色理念的前提一定是以人为本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医疗行业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医疗行业碳排放占全球4.4%-5.2%,手术室贡献了医院20%-30%的废弃物。在医疗质量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下,一场以“绿色手术室”为核心的医疗革命正在兴起。作为中国医疗耗材领域的领军者,...[详细]
2025-07-01 15:04
党旗映初心 仁心践使命——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赴青羊区清波社区开展庆建党104周年爱心义诊!
党旗映初心 仁心践使命——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赴青羊区清波社区开展庆建党104周年爱心义诊!
2025年7月1日,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积极响应我为群众办实事号召,组织医护团队走进青羊区清波社区明辉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庆七一爱心义诊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向党的生日献礼。本次活动由苏坡...[详细]
2025-07-01 14:33
暑期健康黄金期:郑州绿城儿童医院三位一体,破解“共患病”困扰
暑假,是孩子们休憩放松的时光,更是解决交织叠加的儿童健康问题的战略黄金期!当孩子同时面临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等复杂情况时,单一的干预往往收效甚微。郑州绿城儿童医院深刻理解“共患病”(如:矮小伴自卑焦虑、多动症伴学习障碍、肥...[详细]
2025-06-30 17:38
夏日顶流又来了!杭师大附院乌梅汤3.0,解暑祛湿又减重,颗粒冲饮超轻松!
夏日顶流又来了!杭师大附院乌梅汤3.0,解暑祛湿又减重,颗粒冲饮超轻松!
最近,全国多地开启“桑拿模式”,高温高湿的天气让中暑成为不可忽视的健康威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由省级名中医领衔的专家团队,基于医院深厚的中医传承底蕴和现代临床研究成果,创新推出清凉搭子——乌梅汤3.0,将传统中...[详细]
2025-06-30 10:05
茶树花地龙蛋白膏是滋补方吗?益气养血,宁心安神!
茶树花地龙蛋白膏是滋补方吗?益气养血,宁心安神!
在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相互交融的今天,肿瘤治疗领域正不断探索新的有效途径。其中,膏方这一古老的中医剂型,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为无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一、抗癌中药,精选道地茶树花地龙蛋白膏,君药茶树花与地龙,是抗癌...[详细]
2025-06-27 15:39
普济中医药研究院朱恒茂:中医治瘤关键在唤醒人体自愈力!
普济中医药研究院朱恒茂:中医治瘤关键在唤醒人体自愈力!
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特聘专家朱恒茂主任认为,中医治疗肿瘤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其关键在于唤醒人体的自愈力。一、不识百草,难为良医朱恒茂主任生于江苏中医世家,家中祖辈三代皆为中医。其家父常言“不识百草,难为良医”,年幼的朱恒茂便跟随长辈跋山涉水,...[详细]
2025-06-27 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