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热点聚焦 > 前沿资讯 > 正文

精子如何欺骗科学家300多年?为什么精子是旋转?

发布时间: 2023-09-25 13:09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人类精子从出发到达输卵管中并与卵子完成受精,通常来说它们需要移动15厘米到18厘米的距离。

考虑到精子是动物最小的细胞之一——人类精子从顶体到末端的长度差不多只有50微米左右,移动超过15厘米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事实上,不仅距离上对精子来说很遥远,在15厘米的旅程中还有各种“诱杀装置”,因为精子对于女性来说是异物会自然地被防御。

其中包括宫颈粘液困住精子、白细胞吞噬精子等等,当每次数以亿计的精子同时出发时,真正能到达目的地——接触卵子的只有200枚左右。

那么有趣的问题是,精子到底是如何移动的呢?它又是怎么获得能量来让自己持续推进呢?

关于精子的“游动”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故事,所以必须给它单独拎出来说说,这玩意足足愚弄了科学家300多年。

精子如何欺骗科学家300多年?

1677年,光学显微镜之父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在改进了显微镜之后,他通过这种显微镜仔细观察了自己的精子,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精子。

据列文虎克的描述,他看到巨量的“微生物”,这些“生物”每个都有肿大的头部和几乎透明的长尾巴,它们充满活力,不停像蛇一样蠕动,以及就像水中的鳗鱼一样。

当时人们并不认为这是人类的生殖细胞,实际上列文虎克认为它们是一种寄生动物(估计他第一次看到自己的这些的时候吓得不轻),并专门为此创造了一个名词“spermatozoa”(现在翻译成精子动物)来描述这种“生物”。

在精子发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人们都不知道这种细胞是干嘛用的。

1695年,同为荷兰人的尼古拉斯·哈特索克在观察了精子之后,他瞬间感觉自己领悟到了“上帝的秘密”,他第一次定义了精子的作用,认为精子里面住着小人,然后这些小人在女性的肚子里发育成更大的人,这就是生育的全部。

但尴尬的是,这位仁兄无法解释为什么那么多进去最后却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出来。

人们对哺乳动物生殖的秘密直到1827年才算有一点点了解,因为这一年科学家发现了卵子(寻找卵子是很难的,因为它的数量非常有限),而到了1876年,科学家才总算观察到精子和卵子融合,哺乳动物生殖的秘密才算是拨开云雾见明月。

我们回到列文虎克发现精子的话题,虽然他不知道这些“生物”是干嘛的,但是他在描述显微镜下的生物绝对很有一套。

在那个没有相机的年代,列文虎克甚至纯手工绘制了精子的画像(上图),并且第一次通过图像和语言同时描述了精子是如何移动的——它就像是蝌蚪或者鱼一样通过左右甩动尾部来让自己前进。

精子以这种形式(摆动尾部)移动估计符合我们几乎所有人的刻板印象,因为我们大部分接触到的科普读物通常就是这么描述的。

直到最近(2020年),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原来精子并不是这样摆动尾部来“游动”的,它实际上是以一种旋转钻洞的形式在运动。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一个带有压电装置的3D显微镜,以及一台一秒钟能够记录超过55000帧的高速相机,3D扫描了自由游动的精子,然后以数学方法构建了精子的运动方式(如下图)[1]

这项研究于2020年7月31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其研究人员Gadêlha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精子根本没有游泳,它只是不断地钻进液体中。

实际上,由于精子快速且高度同步的旋转——一秒完成20次旋转,用2D显微镜观察是无法正确认识它们的运动方式的——只会看到左右摆动,而现代研究通常都是用2D显微镜,所以精子就一直这样愚弄了科学家足足300多年。

精子如何欺骗科学家300多年?为什么精子是旋转?

为什么精子是旋转?

精子是高度特化的细胞,这意味着它们承受着巨大的进化压力,它们的一切特征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完成受精。

左右摆动的游动姿势适合在一些容易游动的液体中推进,而精子想要完成受精需要面对的环境非常复杂。

在同一趟旅程中,它们都需要面对多种环境,时而是粘稠的完全无法推进的情况,时而是润滑的,时而又干脆是干燥的,所以像陀螺一样旋转会比摆动推进好用许多。

另外,这项研究还发现,人类精子的尾巴实际上是不平衡的,只在一侧摆动,这意味着它里应该由于单侧摆动而原地转圈圈才是。

但是精子找到了一种自适应,它们在游动时滚动,顶体也跟着尾巴旋转的方向转动,这个方式正好可以抵消单侧摆动造成的不对称。

我查阅到2019年的一项研究还发现,哺乳动物精子顶体部分都是螺旋状的,就像是螺丝一样[2],这正好符合精子的运动方式。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既然精子这么小,它们又得如此吃力地钻洞前行,那么它们的能量来自哪里。

其实,这个也是精子高度特化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细胞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这个被称为细胞的能量工厂,精子的体积虽然小,但是它们却拥有非常多的线粒体,它就像是一个个小电池一样给精子供能。

这些线粒体就集中在精子的中段部分,而且为了充分利用空间,科学家发现这些线粒体是螺旋状的。

而给这些线粒体提供“燃料”的就是它们的活动场所,只有在那里它们有机会存活长达5天以上,而在其它环境中精子都会快速失活。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个关于精子广为流传的误解吧。

我们许多人应该都听说过跑得最快的一枚精子才有机会完成受精,所以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在数以亿计的竞争中赢过一次了。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越来越多的证据已经表明,跑得(或者钻得)最快的精子只会最早遇到卵子而已,而卵子有最终的选择权,它们会在几百甚至上千枚完成比赛的精子中选择一枚[3]。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正常精子是怎样的?
正常精子是怎样的?
男性一次射精可以释放出约2亿个精子,最后只有1个精子“杀出重围”进入卵细胞,形成受精卵,生命就此开始。而高质量的精子,就是生命起源的基础。 一般来说,精子质量包括精液量、精子密度和精液中精子的总数量、精子凝集、精子...[详细]
发布于 2019-01-03

最新推荐

郑州友好肝胆医院特邀原陆军总医院任永强教授开展爱肝日活动
郑州友好肝胆医院特邀原陆军总医院任永强教授开展爱肝日活动
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国家,近年来虽在乙肝防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数据显示我国乙肝诊断率只有22%,治疗率仅15%。这组数据距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诊断率和治疗率在2030年达到90%和80%的目标...[详细]
2025-05-16 15:45
左归丸在治疗潮热盗汗等肾阴虚表现中的应用
左归丸在治疗潮热盗汗等肾阴虚表现中的应用
现代生活中,因熬夜加班、久坐,生活不规律等造成很多男性机体功能下降,体虚乏力,甚至会影响到家庭生活和谐。所谓“十人九虚”,是中医对现代人普遍体质状态的概括,指多数人因生活习惯、环境压力等因素导致气血阴阳失衡,表现为各类虚证症状。虚证的分类与...[详细]
2025-05-16 11:08
夏季黄褐斑易加重?中医揭秘根源与通络祛斑之道
夏季黄褐斑易加重?中医揭秘根源与通络祛斑之道
光洁无暇的肌肤是许多爱美女士的追求,然而进入夏天,不少女性发现脸上的黄褐斑颜色更深、范围更广。这不仅影响颜值,还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信号。黄褐斑是皮肤黑色素增加而形成的一种面部呈褐色的黑色素沉着性损容性皮肤病,常对称分布在颧部、两颊、前额的...[详细]
2025-05-15 13:15
中家医口腔动态美学设计 助教师发音清晰度提升15%
中家医口腔动态美学设计 助教师发音清晰度提升15%
美学种植: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在中家医家庭医生口腔机构,种植专家岑燕梅凭借独特的审美视角,将冰冷的医疗技术转化为有温度的艺术创作。这位拥有十余年临床经验的资深医师,始终秉持医学匠心,美学传神的理念,在口腔健康与面部美学的交叉领域开辟出独特诊...[详细]
2025-05-15 11:41
痛风共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与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达成科研合作
痛风共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与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达成科研合作
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与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达成痛风性关节炎科研合作,该合作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会长、中国女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风湿免疫...[详细]
2025-05-14 16:48
天猫国际携手NYO3抗衰新品亮相美博会发布抗衰新趋势共建行业标准
天猫国际携手NYO3抗衰新品亮相美博会发布抗衰新趋势共建行业标准
5月12日-14日,第29届CBE中国美容博览会(以下简称美博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在全球美妆产业链全域商贸的盛会上,天猫国际以其强大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携手88VIP用户代表、挪威高端膳食营养品牌NYO3亮相口服美容未来趋势论...[详细]
2025-05-14 16:46
女性可以用仲景左归丸吗?左归丸服用知识4问
女性可以用仲景左归丸吗?左归丸服用知识4问
左归丸是滋肾补阴代表方剂,在现代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关于左归丸的组方及服用知识受到众多消费者关注,本文就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作以解答。左归丸原方出自于《景岳全书》。该方由熟地黄、菟丝子、牛膝、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八味药材组成,有滋肾补阴之...[详细]
2025-05-14 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