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热点聚焦 > 前沿资讯 > 正文

针灸治疗失眠效果如何?针灸如何治疗失眠?

发布时间: 2024-03-08 13:1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针灸属于中医传统疗法,具有一定的保健和治疗效果,多数患者采用针灸方式治疗失眠效果较好。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的穴位能够起到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宁心安神的作用。

失眠患者由于睡眠不足,在白天可能会出现恶心、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主要由于阴阳失调、气血不畅所致。

故针对这类患者可选择神门穴、申脉穴、照海穴进行针灸,能够帮助身体放松使阴阳平衡;再配合针灸脾俞、三阴交,改善由于气血不畅所导致的失眠。针灸治疗失眠效果如何?针灸如何治疗失眠?

如果患者有脾胃疾病而影响睡眠,还可以选择针灸中脘穴,能够缓解腹部不适,进而促进失眠。

若因肝郁化火,火热扰乱心神所致的失眠,可选取太冲穴、行间穴进行针灸,这两个穴位都归属于肝经,点刺此处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能够起到助眠的效果。

患者在针灸治疗后,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部分患者针灸后可能会出现恶心、乏力等晕针症状,针灸后应避免立刻进食或进行剧烈运动,延长休息时间,以免加重不良反应。

2、针灸后24小时内要避免针刺点沾水,导以免细菌侵入引发局部皮肤感染,应保证治疗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

如果想要通过中医针灸治疗失眠,建议到正规的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针灸治疗失眠效果如何?针灸如何治疗失眠?对于通过单一针灸治疗失眠效果不佳的患者,还可以配合艾灸、拔罐、按摩等综合治疗,或使用促进睡眠的药物,如枣仁安神胶囊等,这样效果更佳。

在治疗期间患者还需积极调整心态,克服过度的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做到喜怒有节,保持精神舒畅,尽量以放松的、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反而能更好地入睡。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针灸治疗失眠效果如何
针灸治疗失眠效果如何
针灸治疗失眠通常有一定效果,能够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失眠可能与情志失调、气血不足、脏腑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阴阳平衡、疏通经络,从而缓解失眠症状。1、调节情志针灸通过刺激百会、神门等穴位,有助于舒缓紧张情绪,缓解因焦虑、抑郁等情志问题引起的失眠。情志不畅可能导...[详细]
发布于 2025-06-29

最新推荐

上火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上火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上火引起便秘可能与饮食不当、水分摄入不足、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衡、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上火通常指体内阴阳失衡导致的热性症状,而便秘则表现为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1、饮食...[详细]
2025-09-17 16:47
便秘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
便秘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
便秘可能由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肠道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规律排便、缓解压力、合理用药等方式预防。1、饮食结构不合理膳食纤维...[详细]
2025-09-17 16:46
炒白术和生白术的区别是什么
炒白术和生白术的区别是什么
炒白术和生白术的区别主要在于炮制工艺不同,导致药性、功效及适用人群存在差异。生白术是直接干燥的根茎,性偏凉,长于健脾燥湿;炒白术经麸炒后性转温,增强补脾止泻作用。1、炮制工艺生...[详细]
2025-09-17 16:45
有生完孩子后补气血的好方法吗
生完孩子后补气血可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适度运动、穴位按摩、规律作息等方式改善。产后气血不足可能与分娩失血、哺乳消耗、体质虚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1、饮食调理产后可适量食用红枣、枸杞、桂圆等补...[详细]
2025-09-17 16:44
三七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三七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三七的禁忌人群主要包括孕妇、经期女性、出血性疾病患者、过敏体质者及低血压患者。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定痛等功效,但特定人群使用可能引发不良反应。1、孕妇三七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增...[详细]
2025-09-17 16:42
男人早泄木瓜泡酒有奇效吗
男人早泄木瓜泡酒有奇效吗
男人早泄时饮用木瓜泡酒没有明确疗效。早泄可能与心理因素、神经敏感度异常、前列腺炎、激素水平紊乱或遗传因素有关,需通过专业医学评估确定病因。木瓜泡酒是民间偏方,其成分中木瓜含有蛋...[详细]
2025-09-17 16:41
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有什么区别
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有什么区别
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在中医辨证中属于不同病理机制,主要区别在于气滞血瘀以气机阻滞为主,气虚血瘀以气虚推动无力为主。1、病因差异气滞血瘀多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常见...[详细]
2025-09-17 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