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特色中医 > 推拿按摩 > 正文

头维穴位的准确位置和按摩方法

发布时间: 2024-06-07 16:16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头维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是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交会穴。头维穴的位置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距神庭4.5寸,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眼轮匝肌痉挛等

快速找头维穴的位置图

1.正坐,在头侧部,在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2.在鬓发前缘直上与神庭穴横开的交点处。

3.正坐,在头侧部,从额角发际向上轻推约1指宽,动嘴,可觉肌肉也会动之处,即为本穴。

头维穴的作用

清头明目,止痛镇痉。头维穴的附近有三叉神经通过,故此穴对与三叉神经痛或偏头痛、高血压非常有效果。同时,也常用于缓解眼睛疾病或疲劳、视力减退、脑充血、头部充血等症状。

按摩头维穴缓解功能性头痛之法: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都因睡得少、想得多、精神紧张、工作压力过大、情绪抑郁等因素导致头疼,医学上称之为“功能性头痛”,对此,很多人要靠吃止痛药来解决,但效果通常不理想,还会把胃肠吃坏了,有的还影响到了肝肾功能。

按头维穴方法

按摩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可用中指或食指按压50~100次。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头维穴的位置图和按摩功效
头维穴的位置图和按摩功效
头维穴是我们足阳明胃经在头角部的腧穴,是我们身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我们按摩或者是刺激这个穴位是可以很好的疏通血管和血液,是有不错的养生保健的目的,而且对于舒缓筋骨是有不错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是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了解。一、头维穴位位置图头维穴为足阳明胃经在头角部的腧穴,是足阳明胃经与...[详细]
发布于 2024-06-22

最新推荐

乳腺堵塞通乳按摩方法
乳腺堵塞通乳按摩方法
乳腺堵塞可通过通乳按摩缓解,关键手法包括穴位刺激、环形推揉、乳腺管疏通、淋巴引流及热敷辅助。1、穴位刺激: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3-5分钟,配合乳根穴乳房下缘第五肋间隙同步点按,能激发经络气血运行。实证患者可加按太冲穴...[详细]
2025-05-15 16:58
鹿茸泡酒后是什么状态
鹿茸泡酒后是什么状态
鹿茸泡酒后呈现琥珀色澄清液体,伴有特殊药香,质地醇厚,有效成分溶于酒中发挥温肾壮阳、强筋健骨功效。1、色泽变化:新鲜鹿茸切片泡酒后,酒液逐渐由透明转为浅黄至深琥珀色,颜色深浅与鹿茸品质、浸泡时间相关。优质鹿茸浸泡3个月后色泽澄亮无沉淀,劣质...[详细]
2025-05-15 16:18
鹿茸泡酒多久就无效了
鹿茸泡酒多久就无效了
鹿茸泡酒的有效期通常为1-2年,具体失效时间与储存条件、酒精度数、密封性等因素相关。1、储存条件:鹿茸酒需避光阴凉保存,高温或阳光直射会加速有效成分分解。建议存放于15-25℃环境,温度超过30℃时,药效可能半年内显著下降。玻璃容器优于塑料...[详细]
2025-05-15 16:16
鹿茸泡酒哪些人不能喝
鹿茸泡酒哪些人不能喝
鹿茸泡酒并非人人适宜,阴虚火旺者、高血压患者、孕妇儿童等群体需禁用。1、阴虚火旺者:鹿茸性温助阳,阴虚体质者体内阴液不足,饮用后易加重口干咽燥、潮热盗汗等症状。中医建议此类人群选择滋阴降火的代茶饮,如麦冬玉竹茶、石斛西洋参茶,或通过六味地黄...[详细]
2025-05-15 16:08
鹿茸泡酒十年能喝吗
鹿茸泡酒十年能喝吗
鹿茸泡酒十年不建议饮用,可能因储存不当导致药效流失或变质,存在安全风险。1、药效变化:鹿茸中的活性成分如氨基酸、多肽类物质会随时间降解,十年后药效显著降低。传统中医认为新鲜鹿茸酒保存1-3年为宜,长期存放易使有效成分氧化失效。建议重新泡制新...[详细]
2025-05-15 16:05
鹿茸泡酒晚上喝几两最佳效果
鹿茸泡酒晚上喝几两最佳效果
鹿茸泡酒晚上饮用1-2两约30-60毫升效果最佳,过量可能引发燥热或失眠,具体用量需结合体质、酒精度数、配伍药材调整。1、体质差异:阳虚体质者每晚可饮1.5-2两,借助鹿茸温肾壮阳特性改善畏寒症状;阴虚火旺人群需控制在0.5-1两,配伍麦冬...[详细]
2025-05-15 16:04
功能性胃痛怎么治疗
功能性胃痛怎么治疗
功能性胃痛可通过中药调理、穴位刺激、饮食调整、情志管理和运动疗法缓解,多与脾胃虚弱、肝气犯胃或饮食不当有关。1、中药调理:脾胃虚寒型可用附子理中丸温中散寒,肝气犯胃型适用柴胡疏肝散理气止痛,饮食积滞者推荐保和丸消食导滞。汤剂可选择黄芪建中汤...[详细]
2025-05-15 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