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中医知识 > 正文

如何调节痰湿体质

发布时间: 2024-11-01 09:04
Scan me!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如何调节痰湿体质?

清淡的饮食,通常更多的户外活动,更多的阳光,坚持锻炼。饮食对脾脏和胃的影响是最重要的。每天三餐都需要有规律的饮食,尤其是早餐。该食品主要用于健脾祛湿,如薏苡仁、红豆、芡实、山药、冬瓜、鲫鱼、小米等。饮食清淡,平时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坚持锻炼。

如何调节痰湿体质

适宜食用:蔬菜、水果,特别是一些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白果、扁豆、红豆、蚕豆、卷心菜等,饮食要清淡,蘑菇、海带、冬瓜、芥菜、韭菜、卷心菜、大头菜、香椿、辣椒、大蒜、洋葱、生姜、木瓜、山药、栗子,粳米、小米、薏苡仁、玉米、芡实、豇豆、薏苡仁、冬瓜仁、牛肉、羊肉、狗肉、鸡肉、鲢鱼、鳟鱼、带鱼、泥鳅、鳗鱼、河虾、海参、鲍鱼;杏子、荔枝、柠檬、樱桃、杨梅、槟榔、佛手、鹌鹑、栗子、杏仁霜、莲藕粉、茯苓饼。

避免食用:麦芽糖、石榴、枣、柚子、枇杷、砂糖、脂肪和甜、粘、油腻的食物,油腻、酸、甜、浓,戒酒,最避免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太快,脂肪甜,酒不宜多喝,不要太饱,限制盐的摄入。痰湿体质的人平时吃饭时避免“肥甜味浓”,太甜、油腻、咸不利于脾运化。最好多吃清淡、易消化、多样化的食物。每餐七分饱,不要暴饮暴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痰湿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看看痰湿体质的五个形成诱因
痰湿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看看痰湿体质的五个形成诱因
痰湿体质主要由饮食不当、缺乏运动、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及环境湿邪侵袭等因素共同导致。痰湿体质的形成诱因主要有过食肥甘厚味、久坐少动、长期情绪压抑、脾肾阳虚体质以及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详细]
发布于 2025-05-09

最新推荐

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怎么确定
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可通过症状发展速度、疾病类型、体质差异、治疗干预、环境因素五个维度综合判断。1、症状发展:急性疾病多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疼痛或意识障碍等症状,通常在数小时至3天内达到高峰,如急性胃肠炎或心绞痛。慢性疾病症状往往隐匿,呈现进...[详细]
2025-05-22 12:40
红参不适合什么样的人群使用
红参不适合什么样的人群使用
红参不适合阴虚火旺体质者、高血压患者、感冒发热人群、孕妇及儿童使用。红参性温补气,可能加重体内热症或引发不适,主要有体质偏热、血压波动、外感邪气、特殊生理阶段、发育未全五类禁忌人群。1、阴虚火旺:阴虚火旺者常见口干咽燥、潮热盗汗,红参温补特...[详细]
2025-05-22 12:39
上腹部总是胀胀的是怎么回事
上腹部总是胀胀的是怎么回事
上腹部胀满感可能由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肝郁气滞、湿浊内阻、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中药调理、穴位按摩、运动疗法、情志调节等方式缓解。1、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用产气食物如豆类、红薯易导致消化不良。中医认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详细]
2025-05-22 12:39
腰4/5椎间盘突出怎么治疗
腰4/5椎间盘突出怎么治疗
腰4/5椎间盘突出可通过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理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病症通常由腰椎退变、外力损伤、姿势不当、肥胖、遗传等因素引起。1、卧床休息:急性期需绝对卧床2-3周,选择硬板床并保持腰椎自然曲度。仰卧时膝关节下方垫软枕...[详细]
2025-05-22 12:38
弯不下腰直不起来是怎么回事
弯不下腰直不起来是怎么回事
弯不下腰直不起来可能由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推拿按摩、艾灸、药物治疗、功能锻炼、饮食调理等方式缓解。1、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导致腰部活动受限的常见原因,椎间盘向后突出压迫神经根...[详细]
2025-05-22 12:38
都来看看你的掌纹是什么类型
掌纹类型主要分为生命线、智慧线、感情线、命运线、健康线五种基本形态。掌纹特征能反映体质倾向与潜在健康风险,中医认为掌纹变化与脏腑气血盛衰相关,常见类型有链状纹、岛状纹、断裂纹、十字纹、星状纹等。1、生命线:起于拇指与食指间向手腕延伸的弧线,...[详细]
2025-05-22 12:37
脚上没有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脚上没有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脚部肌肉萎缩可能由神经损伤、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长期制动、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1、神经损伤:腰椎间盘突出或坐骨神经受压会导致下肢神经传导障碍,引起肌肉失营养性萎缩。中医认为"痿证"多与肝肾不足相关,可通过针灸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改善神经...[详细]
2025-05-22 12:36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