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中医知识 > 正文

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发布时间: 2024-11-10 16:1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颈椎病的发病不仅与外在因素相关,内在因素同样会导致颈椎病的发病。颈椎病的外在病因主要有饮食失调、起居失常、外感风寒湿邪等,而内在因素多与久病劳损,耗伤脏腑经络气血相关。有医家考虑六淫外邪和外伤乃为治病之标;经脉痹阻与脏腑功能失调是颈椎病发病的本质原因。

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从脏腑功能方面看,项痹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肝主筋,肝脏功能异常可导致全身功能障碍,筋骨失约而出现项强、项痹等症状;脾主肌肉,脾气受损则肌肉不荣,不能濡养四肢,则出现肌肉酸痛等症状;肾藏精而生髓填骨,肾气不足则精不布而出现关节退化、骨质疏松等现象。

从气血方面分析,运用中医理论,根据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认为颈椎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在于“血瘀”,血液瘀阻经脉,则脉气不通,不能濡养肌肉而出现疼痛,导致血瘀的原因主要为“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原因皆可引起血瘀。

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经络循行方面来看,项痹发病多与膀胱经、督脉、胆经、肝经等关系密切。督脉循行于人体后正中线上,循行经过颈椎,督脉经气不同则颈部经络痹阻不通,气血运行受阻,导致气血痹阻不通为颈椎病的主要病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大家都觉得颈椎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疾病,其实不然,由于现在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年轻人也相继加入了颈椎病的队伍。那么,究竟哪些才是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呢?下面,就让专家来具体介绍一下。1.由颈椎骨增生引发的骨刺、椎孔变窄等引发的压迫神经根、脊髓、椎体动脉等,从而造成肢体的疼痛麻木无力、...[详细]
发布于 2016-06-04

最新推荐

看手掌真的能看出身体有毛病吗
看手掌真的能看出身体有毛病吗
手掌诊察在中医理论中确实能反映部分健康问题,主要通过观察掌色、纹理、温度等变化辅助判断体质或潜在病症。常见关联因素有气血不足、肝郁气滞、脾胃虚弱、肾阳虚衰、痰湿内阻五种类型。1、气血不足:手掌苍白无华多见于气血两虚,伴随甲床淡白、掌心冷汗。...[详细]
2025-05-21 16:21
感觉饿但是又有饱腹感怎么回事
感觉饿但又有饱腹感可能由脾胃虚弱、肝郁气滞、饮食积滞、湿浊中阻、胃阴不足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中药调理、穴位按摩、饮食调节、情志调摄、运动疗法等方式改善。1、脾胃虚弱: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时,胃纳不足易产生饥饿感,而脾虚气滞又会导致脘腹胀满。典型表...[详细]
2025-05-21 16:20
依降钙素一般打几针就不用打了
依降钙素的使用疗程需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指导确定,通常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连续注射3-6个月。疗程长短主要与疾病类型、骨代谢指标改善情况、药物耐受性、个体差异及复查结果相关。1、疾病类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通常需要3个月基础疗程,而继发于甲状旁...[详细]
2025-05-21 16:20
肚子在叫却感觉不到饿是为什么
肚子咕咕叫却无饥饿感可能由胃肠蠕动活跃、消化功能紊乱、情绪压力、饮食结构异常或肠道菌群失衡引起。中医称为"肠鸣",多与脾胃虚弱、肝气犯胃或寒湿内阻相关。1、胃肠蠕动:空腹时胃部肌肉规律收缩形成"饥饿收缩",但大脑未同步产生饥饿信号。这种情况...[详细]
2025-05-21 16:19
肚子在叫却感觉不到饿怎么回事
肚子咕噜作响却无饥饿感可能由胃肠功能紊乱、饮食不当、情绪压力、消化不良或肠道菌群失衡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腹部按摩、情绪调节、中药调理和规律作息等方式改善。1、胃肠功能紊乱:胃肠蠕动异常会导致肠鸣音亢进,常见于慢性胃炎或肠易激综合征。中...[详细]
2025-05-21 16:19
人体主要依赖什么调节酸碱平衡
人体主要通过酸碱缓冲系统、肺脏呼吸调节、肾脏排泄调节、离子交换机制和细胞代谢调节五种方式维持酸碱平衡。1、缓冲系统:碳酸氢盐缓冲对是血液中最主要的缓冲体系,能快速中和酸性或碱性物质。磷酸盐缓冲系统在细胞内和尿液中发挥作用,血红蛋白缓冲对则专...[详细]
2025-05-21 16:18
远视应该多看电视还是少看电视
远视应该多看电视还是少看电视
远视患者应减少看电视时间。远视属于屈光不正,长时间用眼会加重视疲劳,可能引发眼干、头痛等症状。控制用眼时间、调整屏幕距离、增加户外活动、定期眼部检查、配合中医护眼方法是关键干预措施。1、控制时间:连续看电视建议不超过30分钟,累计每天控制在...[详细]
2025-05-21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