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五斤湿药材可制成一斤干品,具体比例受采收季节、炮制工艺、储存条件影响。
春秋季采收的黄芪含水量不同,春季采收的鲜品含水量约70%-80%,秋季采收的约60%-70%。传统晾晒法需将鲜黄芪切片后置于通风处,春采药材需5-7天阴干,秋采药材3-5天即可达到干燥标准。现代烘干技术采用40-50℃低温慢烘,能更好保留药效成分。
蜜炙黄芪需先以文火炒至微黄,再拌入炼蜜每100kg黄芪用25kg蜜,干燥过程中蜜分吸收会增重10%-15%。生晒黄芪直接干燥损耗较大,通常需6-7斤湿材得1斤干品。九蒸九晒古法炮制会使黄芪多糖转化,成品率降至8:1左右。
黄芪主根与侧枝干燥率不同,直径2cm以上的主根干燥后收缩明显,5斤湿材可得1斤干品。细须根因表面积大,水分蒸发快,4-4.5斤即可出1斤干货。传统分级标准要求直径≥0.8cm的干品占比超90%。
鲜黄芪在25℃以上环境堆放超过48小时会发酵产热,导致干燥后成品率下降10%-15%。理想预处理方式是采收后6小时内完成清洗切片,摊放厚度不超过5cm。西北地区采用地窖临时储存可延缓水分流失,干燥成品率稳定在5:1。
2015版药典规定干黄芪水分含量≤13%,灰分≤5%。达标干品断面呈菊花心状,折断面有粉尘飞扬。实验室数据显示,符合药典标准的干黄芪其湿材与干品重量比集中在4.8:1至5.3:1区间。
日常使用黄芪可搭配枸杞5g、红枣3枚煮水代茶,或与当归10g、鸡肉500g炖汤。储存干品需密封避光,定期晾晒防潮。运动后虚汗多者可用黄芪30g、浮小麦20g煎服,配合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式调理肺气。雨季需注意检查药材是否返潮,发现霉变应立即弃用。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