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辅助降血糖的作用有限,其调节血糖的机制主要与改善代谢、增强免疫力有关,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鹿茸含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多肽及氨基酸等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促进糖代谢间接影响血糖水平。动物实验显示其提取物能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但人体临床证据不足。
中医认为鹿茸性温,归肾经,通过补益精血改善虚劳羸瘦,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可能有一定辅助效果。需配伍生地、麦冬等滋阴药材,单用效果不明显。
2019年中国中药杂志指出鹿茸多糖可增强肝脏糖原合成,但降糖幅度仅5%-8%。与二甲双胍等药物联用时需监测血糖,避免相互作用。
每日用量控制在1-3克,可制成鹿茸粉冲服或炖汤。阴虚火旺者禁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慎用。出现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需立即停用。
明确降糖优先选择黄芪、黄连等药材。食疗推荐苦瓜山药粥苦瓜100克+山药50克,运动建议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每日练习20分钟。
血糖管理需综合饮食、运动及药物控制。每日主食中杂粮占比不低于1/3,避免高GI水果如荔枝、龙眼。餐后1小时快走30分钟可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鹿茸作为辅助手段时,需在医师指导下配合血糖监测,不可自行调整降糖药剂量。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