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高血压与肝阳上亢、痰湿内阻、肾阴亏虚、气血不足、情志失调等因素相关。
长期情绪压抑或恼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化火,肝阳上扰头部。表现为头晕目赤、耳鸣口苦。治疗需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加减,菊花决明子代茶饮,太冲穴针刺泻法。
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浊阻滞脉络。常见头重如裹、胸闷呕恶。宜健脾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陈皮山楂泡水,丰隆穴艾灸祛湿。
年老体衰或房劳过度致肾水不足,肝失濡养而阳亢。症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当滋肾柔肝,杞菊地黄丸调理,黑芝麻桑葚粥食疗,涌泉穴按摩引火归元。
久病耗气或思虑伤脾,气血不能上荣清窍。表现眩晕乏力、面色苍白。需益气养血,归脾汤加减,黄芪枸杞炖乌鸡,足三里穴温和灸。
长期紧张焦虑致气机逆乱,阴阳失衡。多见血压波动大、失眠多梦。应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散配合合谷穴按压,玫瑰花佛手柑茶饮调节。
高血压患者日常宜低盐低脂饮食,推荐芹菜汁、玉米须茶辅助降压;练习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式,每日30分钟快走;避免熬夜及情绪激动,定期监测血压。痰湿体质者可用薏苡仁冬瓜汤利湿,阴虚者睡前按摩三阴交穴,肝阳亢盛者可用吴茱萸粉醋调敷涌泉穴引热下行。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