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缓解疲劳可通过拉伸放松、补充营养、物理疗法、穴位按摩、调整作息实现。
运动后肌肉乳酸堆积是疲劳主因,针对性拉伸能促进血液循环。静态拉伸保持15秒以上,如大腿后侧拉伸、肩部绕环、腰部扭转;动态拉伸推荐摆腿、扩胸运动,每日重复3组。瑜伽婴儿式或猫牛式可同步放松脊柱。
电解质流失需及时补充,淡盐水或含钾镁的运动饮料为首选。蛋白质摄入修复肌纤维,运动后30分钟内饮用乳清蛋白粉,搭配香蕉补充糖原。中医建议黄芪枸杞茶补气,桑葚黑豆汤滋阴养血。
热敷缓解肌肉僵硬,40℃热毛巾敷于小腿、腰部10分钟。泡沫轴滚动放松筋膜,重点按压臀部梨状肌、大腿外侧髂胫束。艾灸足三里、关元穴各15分钟,促进阳气生发。
指压合谷穴缓解上肢酸胀,拇指按压3分钟;足底涌泉穴改善下肢循环,可用按摩球滚动。推拿膀胱经从承扶穴至昆仑穴,配合薄荷精油提升效果。耳穴贴压神门、皮质下调节神经兴奋性。
运动后核心体温升高影响睡眠,建议间隔2小时再入睡。睡前40℃温水泡脚20分钟,加入艾叶活血。午间小憩不超过30分钟,避免进入深睡眠周期。保持22-24℃室温,使用薰衣草精油助眠。
运动后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山药小米粥、南瓜羹等健脾食物,避免生冷油腻。每周2次游泳或太极等低强度运动促进代谢废物排出。长期疲劳需检查是否存在气血两虚或肝肾不足,可服用八珍汤或六味地黄丸调理。使用梯度压缩袜改善下肢静脉回流,运动强度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2012-04-17
2012-04-17
2012-04-17
2012-04-17
2012-04-17
2012-04-17
2012-04-17
2012-04-17
2012-04-17
201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