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中医知识 > 正文

胃气上逆的按摩手法

发布时间: 2025-04-26 08:1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胃气上逆可通过按摩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膻中穴、太冲穴等穴位缓解症状。

1、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胃气上逆时按压此穴能宽胸理气,和胃降逆。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力度以酸胀为度,持续3-5分钟。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适用于恶心呕吐、嗳气频繁等症状。

胃气上逆的按摩手法

2、足三里:

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此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按摩可调理脾胃、降逆止呕。用掌根顺时针揉按50次,再点按1分钟。长期坚持能增强脾胃功能,改善反酸、胃脘胀满等胃气上逆表现。

3、中脘穴:

脐上4寸处,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按摩时平躺放松,用中指指腹轻柔打圈按摩5分钟,配合艾灸效果更显著。该手法直接作用于胃部,能疏通气机、和胃降逆,缓解胃部灼热、食物反流等症状。

胃气上逆的按摩手法

4、膻中穴:

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线上。双手拇指交替从上往下推擦此穴100次,可理气宽膈、平息逆气。特别适合情绪波动引发的胃气上逆,与太冲穴配合使用能疏肝和胃。

5、太冲穴:

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用拇指指甲轻掐此穴3分钟,能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肝气犯胃型胃气上逆者,每日晨起按摩此穴可预防症状发作。

胃气上逆的按摩手法

胃气上逆患者日常宜食用山药粥、生姜红糖水等温中和胃食物,避免生冷油腻。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配合腹式呼吸有助于气机升降。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就医,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疾病。按摩前后饮用温开水,保持环境温暖避风,操作时力度均匀渗透,避免饭后立即进行。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保健按摩有什么手法 保健按摩手法怎么运用
保健按摩有什么手法 保健按摩手法怎么运用
大家去按摩院的时候,是不是感觉技师按得很舒服?那么他有什么保健按摩的手法?保健按摩手法怎么运用?那么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下吧。要仔细看哦。一指禅推法(1)指端一指禅推法:以拇指指端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详细]
发布于 2021-12-16

最新推荐

名老中医治附睾炎方剂
名老中医治附睾炎方剂
附睾炎可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方剂调理,常用方剂包括枸橘汤、龙胆泻肝汤、八正散、四妙勇安汤、柴胡疏肝散。1、枸橘汤:针对湿热下注型附睾炎,症见阴囊红肿热痛。方中枸橘核配伍川楝子、延胡索疏肝理气,蒲公英、黄柏清热利湿。临床可随证加减:高热加...[详细]
2025-04-27 15:28
附睾炎有硬块怎么消除
附睾炎有硬块怎么消除
附睾炎硬块可通过抗感染治疗、中药外敷、局部理疗、手术引流及生活调理消除,与炎症消退、组织修复密切相关。1、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是附睾炎硬块的主因,需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静脉注射对淋球菌有效,左氧氟沙星口服针对大肠杆菌,阿奇霉素适用于...[详细]
2025-04-27 15:26
附睾炎在中医理解什么
附睾炎在中医理解什么
附睾炎在中医属"子痈"范畴,多因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或肝肾亏虚所致,治疗需清热利湿、活血散结、补益肝肾。1、湿热下注:饮食辛辣肥甘或外感湿毒,湿热蕴结下焦,循经侵袭阴器。症见阴囊红肿热痛,小便黄赤。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含龙胆草、栀子、黄芩等。...[详细]
2025-04-27 15:25
附睾炎中医叫什么症状
附睾炎中医叫什么症状
附睾炎在中医称为"子痈"或"肾子痈",主要症状包括阴囊红肿热痛、坠胀感、排尿异常,多因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或肝肾亏虚引起,治疗需清热利湿、活血化瘀。1、湿热下注:长期饮食辛辣肥甘或外感湿邪,导致湿热蕴结下焦。阴囊红肿灼痛明显,可伴尿频尿急,舌...[详细]
2025-04-27 15:23
月经不走止血最快的药
月经不走止血最快的药
月经淋漓不尽需辨证施治,中药调理可选用云南白药、宫血宁胶囊或断血流片快速止血,但需排除器质性疾病。1、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导致血热内扰,经血鲜红量多夹血块。清热凉血可用断血流片含断血流、旱莲草,或自制茅根藕节茶鲜茅根30g+藕节15...[详细]
2025-04-27 15:21
妇科病吃中药能治愈吗
妇科病吃中药能治愈吗
妇科病通过中药调理可有效改善症状甚至治愈,具体效果需结合病因、体质和用药方案,常见方法包括辨证施治、经典方剂、外治法、生活调护及中西医结合。1、辨证施治:中医将妇科病分为气滞血瘀、湿热下注、肝肾亏虚等证型,需针对性用药。气滞血瘀型常用少腹逐...[详细]
2025-04-27 15:20
益母草是排血还是止血
益母草是排血还是止血
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的双向调节作用,既能促进瘀血排出又可止血,具体功效取决于配伍和使用时机。1、活血化瘀益母草性微寒味辛苦,归肝经,其活血功效主要作用于瘀血阻滞型月经不调。所含益母草碱能扩张血管,促进子宫收缩,加速子宫内膜脱落,适用于经血色暗...[详细]
2025-04-27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