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感风热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常见原因包括气候突变、免疫力低下、饮食不当、感染病邪、护理不当。
骤冷骤热或季节交替时,小儿腠理疏松易受风热侵袭。症状可见发热重、微恶风、鼻塞黄涕。治疗可选用银翘散加减,配合大椎穴刮痧退热,居家护理保持室温22-24℃。
脾肺气虚体质小儿易反复外感,表现为低热缠绵、自汗盗汗。建议服用玉屏风散提升卫气,每日捏脊5遍增强体质,避免人群密集场所。
过食辛辣油炸食物易生内热,症见高热烦渴、咽喉肿痛。可用桑菊饮清解,配合少商穴点刺放血,饮食宜选梨粥、冬瓜汤等清热生津之品。
流感病毒等外邪入里化热,常见高热惊厥、扁桃体化脓。需及时就医采用麻杏石甘汤等方剂,配合耳尖放血降温,重症需静脉注射清开灵注射液。
衣被过厚或汗出当风会加重症状,出现面赤气粗、烦躁不安。建议改用薄荷水擦浴物理降温,保持空气流通,夜间睡眠采用侧卧防痰阻。
发病期间宜食白萝卜粥、荸荠汁等清淡食物,避免牛羊肉等发物。恢复期可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每日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观察48小时未退热或出现嗜睡、抽搐需急诊处理,注意区分风寒感冒的恶寒无汗症状。
2019-12-31
2019-12-31
2019-12-31
2019-12-31
2019-12-31
2019-12-31
2019-12-31
2019-12-31
2019-12-31
201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