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不上升需温补脾肾、升发阳气,方法包括中药调理、艾灸疗法、饮食调养、运动导引、起居调整。
阳气不升多因脾肾阳虚,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升举阳气,方中黄芪、党参补益中气,柴胡、升麻助阳气上升;肾阳不足者用右归丸,含附子、肉桂温补肾阳。中成药如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亦可辨证选用,需连续服用1-3个月。
选取百会穴、大椎穴、命门穴施灸,百会为诸阳之会,艾灸能直接温通阳气;命门穴用隔姜灸,每次15分钟,每周3次,连续4周可改善畏寒乏力。配合足三里灸疗增强脾胃运化,促进阳气生发。
晨起空腹饮用生姜红枣茶,生姜3片、红枣5颗煮水,温阳散寒;日常多食韭菜炒虾仁、羊肉当归汤等温补膳食。避免生冷瓜果,冬季可适量进食桂圆核桃粥,核桃30克、桂圆15克、粳米100克同煮。
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式,每日晨起练习5遍,通过肢体伸展引导阳气上升;太极拳云手动作配合深呼吸,每次30分钟,每周5次。避免夜间剧烈运动耗损阳气。
坚持早卧早起原则,冬季不晚于22点入睡,晨6-7点起床顺应阳气生发。穿衣注意背部保暖,可贴敷暖脐贴温煦命门。午间闭目养神15分钟,避免过度思虑损伤脾阳。
阳气不升者日常可食用肉桂炖牛肉肉桂5克、牛肉200克、杜仲猪腰汤等药膳,配合慢跑、五禽戏等温和运动。冬季用艾叶30克煮水泡脚,水位需过三阴交穴,同时按摩涌泉穴100次。长期手脚冰凉者建议每年三伏天进行督脉灸调理,连续三年效果显著。注意避免久居潮湿环境,阴雨天可用电热毯预热被褥驱散寒湿。
2014-08-08
2014-08-08
2014-08-08
2014-08-08
2014-08-08
2014-08-08
2014-08-08
2014-08-07
2014-08-07
201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