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高在中医属于"肝阳上亢""痰湿内阻"范畴,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肝肾阴虚等因素相关。
长期精神紧张或郁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化火,肝阳上冲引发低压高。治疗以疏肝泻火为主,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太冲穴、行间穴针刺;日常可练习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式,饮用菊花决明子茶。
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湿内生阻滞脉道。表现为头重胸闷、舌苔厚腻。宜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通络,辅以丰隆穴艾灸;饮食选择薏仁山药粥,忌食油炸甜腻。
中老年肾精亏虚,水不涵木致肝阳偏亢。常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推荐杞菊地黄丸滋肾平肝,配合三阴交、涌泉穴按摩;食疗用黑芝麻桑葚糊,避免熬夜耗阴。
劳倦过度或久病致气血运行不畅,脉道失养。表现为血压波动伴气短乏力。宜用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配合足三里针灸;适量食用黄芪当归炖鸡,练习太极拳调和气血。
风寒湿邪客于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常见天气变化时血压升高。可用羌活胜湿汤祛邪通络,大椎穴刮痧散邪;注意颈部防风保暖,饮用紫苏生姜茶。
低压高患者需长期调养,饮食宜清淡少盐,推荐芹菜汁、山楂饮等降压食方;运动选择散步、五禽戏等和缓项目,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平稳,每日可做"嘘"字诀呼吸法。若伴随剧烈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继发性高血压。
2011-11-29
2011-11-29
2011-11-29
2011-11-29
2011-11-29
2011-11-29
2011-11-29
2011-11-29
2011-11-28
201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