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骨折后走路会出现疼痛,与骨折程度、愈合阶段及康复措施密切相关。
膝盖骨折分为裂纹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裂纹性骨折疼痛较轻,粉碎性和开放性骨折因损伤严重,行走时疼痛剧烈。治疗需根据类型选择石膏固定、手术复位或内固定术,配合活血化瘀中药如三七粉、骨碎补汤剂促进愈合。
急性期2周内行走会加剧局部肿胀疼痛,需绝对制动;中期2-6周骨痂形成期可尝试拄拐部分负重,配合针灸足三里、阳陵泉穴位止痛;后期6周后逐步恢复行走,疼痛持续需复查是否存在延迟愈合。
早期进行踝泵运动、直腿抬高预防肌肉萎缩;中期增加膝关节被动屈伸训练,使用CPM机辅助;后期通过靠墙静蹲、阻力带训练强化股四头肌。疼痛阈值内训练可加速功能恢复。
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行走后钝痛,需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骨折错位愈合可能压迫神经血管,需手术矫正;深静脉血栓引发胀痛,需服用利伐沙班并穿戴弹力袜。
艾灸血海、梁丘穴改善局部循环;中药熏洗用伸筋草、透骨草各30克煎汤外敷;推拿采用滚法松解粘连,配合超声波治疗软化瘢痕组织。
康复期建议每日摄入500ml牛奶或豆腐补充钙质,适量食用黑芝麻、虾皮;避免爬山、爬楼梯等负重运动,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锻炼;夜间睡眠时抬高患肢15°,使用护膝保暖。定期复查X光观察骨痂生长情况,疼痛持续超3个月需排查异位骨化或隐性感染。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