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补气血最佳时间为立冬至立春,此时人体阳气内敛、阴气旺盛,顺应自然规律进补效果更佳。
中医认为"冬主藏",立冬后人体代谢减缓,气血消耗减少,此时进补更易被吸收储存。推荐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补血活血,生姜温中散寒,羊肉益气补虚;或服用八珍汤,由四物汤与四君子汤组成,气血双补;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可激发阳气。
冬至后"三九天"是一年最冷时段,寒邪易伤阳气。可用红参切片含服,每日3克补元气;阿胶糕早晚各一块滋阴养血;配合督脉灸提升全身阳气,重点灸大椎、命门穴。气血虚弱者此时服用十全大补丸效果显著。
立春前后气候多变,易出现"春困"气血不足。晨起饮用黄芪枸杞茶,黄芪15克补气,枸杞10克养肝血;午间按摩足三里穴健脾生血;晚餐食用桂圆红枣粥,桂圆肉15克、红枣6枚、粳米50克同煮,连续食用7天。
女性月经结束后7天是补血黄金期。推荐四物乌鸡汤,熟地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与乌鸡同炖;或服用复方阿胶浆每日2支;睡前热水泡脚加入艾叶30克,促进血液循环。
子时23-1点血归肝,午时11-13点心经当令。熬夜者可用西洋参3克、麦冬5克泡水代茶饮;午休时按揉内关穴3分钟;长期气血不足者可服用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每日1-2次。
补气血需配合适度运动,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和"调理脾胃须单举"两式早晚各练10遍;饮食避免生冷,多食黑芝麻、黑豆、樱桃等深色食物;保持戌时19-21点热水泡脚习惯,水位需过三阴交穴;情志方面忌大怒伤肝,可练习六字诀"嘘"字诀疏肝理气。气血调理需持续3个月以上,建议每年霜降后开始系统调养,配合二十四节气变化调整方案。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