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可挂中医妇科或中医内科,病因涉及气血失调、肝郁肾虚、寒凝血瘀、痰湿阻滞、冲任损伤。
过度劳累或营养不良导致气血亏虚,表现为经期提前或延后。中医常用归脾汤补气养血,四物汤调和营血,配合艾灸关元穴、足三里改善循环。日常可食用红枣枸杞粥、当归生姜羊肉汤调养。
情绪压力引发肝气郁结,久病耗伤肾精,多见经量少伴腰酸。逍遥散疏肝解郁,左归丸滋补肾阴,针刺太冲穴、三阴交。建议练习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式,饮用玫瑰花合欢花茶。
经期受凉或阳虚体质致经血瘀阻,常见痛经色暗。温经汤散寒化瘀,少腹逐瘀汤活血止痛,隔姜灸神阙穴,刮痧膀胱经。生姜红糖水佐以适量黄酒可温通经脉。
肥胖或脾虚生湿,症见经期延长、白带黏稠。苍附导痰丸燥湿化痰,参苓白术散健脾利湿,拔罐脾俞穴,药浴选用藿香佩兰。饮食需少食甜腻,推荐薏米赤小豆粥。
多次流产或手术损伤胞宫,导致经期紊乱。寿胎丸固冲安胎,龟鹿二仙胶补肾固本,雷火灸命门穴,药膳用杜仲核桃炖乌鸡。需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
月经不调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经期忌食生冷辛辣,适度练习太极拳云手式舒缓气机。冬季可每日热水泡脚20分钟,水中加入艾叶、红花各10克。若持续三个月周期异常或出血量大,建议结合妇科B超排除器质病变。日常情绪管理可配合耳穴压豆,选取内分泌、子宫、肝等反射区。
2025-04-12
2025-04-12
2025-04-12
2025-04-12
2025-04-12
2025-04-12
2025-04-12
2025-04-12
2025-04-12
202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