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可通过针刺疗法缓解症状,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内关、天枢、合谷。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针刺足三里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恶心呕吐。操作时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配合艾灸效果更佳。急性发作期每日针刺1次,连续3天。
中脘穴在脐上4寸,主治胃脘疼痛。针刺中脘可调节胃酸分泌,减轻胃部痉挛。采用捻转补法,进针深度约1-1.5寸。对于腹泻严重者,可加用电针刺激,频率选择2Hz,持续15分钟。
内关位于腕横纹上2寸,主治呕吐呃逆。针刺内关能抑制迷走神经兴奋,快速止呕。操作时向肘部斜刺0.5-1寸,施以泻法。配合生姜片贴敷,对寒性呕吐尤为有效。
天枢穴在脐旁2寸,是治疗肠炎的关键穴位。针刺天枢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腹泻症状。采用提插补法,进针1寸左右。对于湿热型腹泻,可配合三棱针点刺出血。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具有整体调节作用。针刺合谷能增强免疫力,加速炎症消退。直刺0.5-1寸,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可与曲池穴交替使用,形成上下配穴。
针刺治疗期间需配合清淡饮食,推荐米油、山药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油腻,禁食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症状缓解后可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每日晨起练习10分钟。注意腹部保暖,睡眠时可用艾盐包热敷神阙穴。若出现持续高热或血便,应立即就医检查。
2019-12-05
2019-12-05
2019-12-05
2019-12-05
2019-12-05
2019-12-05
2019-12-05
2019-12-05
2019-12-05
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