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吸收功能差多与脾胃虚弱、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久病体虚或外邪侵袭有关,可通过中药调理、膳食改善、穴位刺激、运动锻炼及生活习惯调整综合干预。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虚运化无力时会出现食少腹胀、大便溏稀等吸收障碍。人参健脾丸含人参、白术等成分,能增强消化酶活性;参苓白术散通过茯苓、山药补脾渗湿;香砂六君丸侧重理气化湿。日常可煮山药小米粥,取山药30克与小米同熬,早晚食用。
积食型吸收不良常见嗳腐吞酸,保和丸中山楂、神曲助分解油腻食物;枳实导滞丸用大黄配伍枳实通腑消积;小儿可用鸡内金粉调米汤服用。推荐陈皮山楂饮,陈皮5克加山楂10克沸水冲泡,餐后饮用促进乳糜微粒形成。
五更泻或完谷不化属脾肾阳虚,四神丸中补骨脂、肉豆蔻温肾止泻;附子理中丸以干姜、附子振奋中焦;右归丸适合腰膝酸冷者。艾灸关元穴脐下3寸与命门穴第二腰椎下,每周3次每次15分钟改善肠道血供。
肝气犯胃型见胁胀呕逆,逍遥散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散专治情志抑郁所致纳差;越鞠丸化解气郁食滞。每日晨起拍打胆经大腿外侧中线,从环跳穴至膝阳关穴反复敲打50次,配合深呼吸调节自主神经。
湿邪困脾需避免久居潮湿环境,藿香正气散化解暑湿伤脾;平胃散燥湿运脾;三仁汤清利湿热。阴陵泉穴胫骨内侧髁下缘每天按压3分钟,配合赤小豆薏仁汤利水渗湿。
吸收功能调理需注重饮食温度控制,避免生冷黏腻食物,选择南瓜、莲藕等易消化食材。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可增强膈肌运动,每天练习10分钟。长期腹泻者需检测肠道菌群,必要时补充双歧杆菌。保持规律作息与餐后30分钟缓步行走,有助于建立胃肠生物钟。体质调理周期通常需3-6个月,严重营养不良需配合现代医学营养支持治疗。
2022-03-15
2022-03-15
2022-03-15
2022-03-15
2022-03-15
2022-03-15
2022-03-15
2022-03-15
2022-03-15
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