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生气发脾气可能与肝气郁结、情志失调、气血不足、阴虚火旺、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
长期情绪压抑或压力过大导致肝疏泄功能失常,气机阻滞形成郁火。中医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可选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方剂,配合太冲穴、期门穴针灸。日常可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饮用玫瑰花陈皮茶。
七情过极伤及五脏,尤以怒伤肝最为常见。五志过极化火,出现面红目赤、头痛等症状。推荐甘麦大枣汤安神定志,按摩内关、神门穴。养成写情绪日记习惯,避免连续熬夜。
心脾两虚致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则易躁动。归脾汤配合足三里艾灸可健脾益气,食用桂圆红枣小米粥。避免过度节食,气虚者晨练宜选太极拳而非剧烈运动。
肾阴亏虚致虚火上炎,表现为潮热易怒、夜间盗汗。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三阴交、涌泉穴贴敷吴茱萸粉。忌食辛辣烧烤,多食银耳百合羹,23点前入睡养阴。
暑热或风邪入里化火,扰动心神引发烦躁。暑季可用藿香正气水清暑,风热证选桑菊饮。保持居室通风,夏季午后避免暴晒,适当饮用薄荷乌梅饮。
调节情绪需饮食运动配合,多食菠菜、香蕉等含镁食物,晨起敲胆经50次,每周3次30分钟快走。长期情绪失控伴胸痛、手抖需排查甲亢等器质性疾病。情志养生重在“恬淡虚无”,可尝试正念呼吸法,每日静坐15分钟调息平心。
2021-10-27
2021-10-27
2021-10-27
2021-10-27
2021-10-27
2021-10-27
2021-10-27
2021-10-27
2021-10-27
202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