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腰椎疼痛多由久坐劳损、寒湿侵袭、气血瘀滞、腰椎退变或外伤引起,可通过推拿、艾灸、药物、运动及生活调整缓解。
腰肌劳损或气血不畅时,点按肾俞、大肠俞等穴位配合滚法松解肌肉。每日沿膀胱经推拿10分钟,重点揉按疼痛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急性期避免重力按压,慢性疼痛可结合拔罐增强效果。
寒湿型疼痛适用艾灸命门、腰阳关穴。采用悬灸法距离皮肤3厘米熏灼,每穴15分钟至局部潮红。每周3次,配合生姜片隔灸效果更佳。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温度避免烫伤。
内服可选独活寄生汤加减寒湿型疼痛,或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外敷伤湿止痛膏每日更换,或川乌粉调黄酒外涂。疼痛剧烈时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病患者需配合护胃药物。
练习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每天3组每组8次。游泳采用蛙泳姿势每周2次,水中浮力减轻腰椎压力。避免突然扭转动作,急性期卧床时做踝泵运动预防血栓。
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腰靠,久坐时每45分钟站立活动。睡眠选择硬板床,侧卧时双腿间夹枕头保持脊柱中立。冬季佩戴护腰保暖,提重物时下蹲发力而非弯腰。
饮食宜增加黑豆、核桃等补肾食材,忌生冷寒凉食物。慢性疼痛可尝试杜仲猪腰汤:取杜仲15克、猪腰1对炖煮,每周食用2次。配合每天倒走10分钟锻炼腰背肌群,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伴下肢麻木需及时就医排查椎间盘病变。
2014-08-18
2014-08-18
2014-08-15
2014-08-15
2014-08-15
2014-08-15
2014-08-15
2014-08-15
2014-08-15
20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