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石膏后脚肿可能是正常现象,常见原因包括血液循环受限、创伤反应、固定过紧、过敏反应或感染。
石膏固定后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组织液滞留引发肿胀。中医认为气血运行不畅可加重水肿,初期48小时内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配合红花油轻柔按摩未固定部位促进循环。若肿胀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皮肤发紫,需及时调整石膏松紧度。
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后局部炎症反应会释放组胺等物质,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中医外敷金黄散可消肿止痛,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减当归12g、川芎9g、桃仁9g活血化瘀。冷敷建议在伤后24小时内进行,每次不超过20分钟。
石膏包扎压力不当时会压迫血管神经。需检查足趾颜色和温度,若出现苍白、麻木需立即就医。中医采用芒硝溶液湿敷缓解压迫性水肿,同时可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促进下肢气血运行。
少数人对石膏材料中的粘合剂或纤维过敏,表现为固定处皮肤红疹、瘙痒。应立即更换为高分子夹板,并用苦参30g、地肤子15g煎汤外洗。严重者需口服消风散加减荆芥10g、防风10g。
肿胀伴随发热、跳痛或渗液时提示感染。中医辨证多属热毒炽盛,早期可用五味消毒饮金银花20g、野菊花15g,配合艾条悬灸创面周围。需立即拆除石膏并做细菌培养,必要时联合抗生素治疗。
日常护理需控制钠盐摄入,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可食用赤小豆鲤鱼汤利水消肿,避免辛辣发物。未固定关节应做踝泵运动每小时20次,配合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式改善全身循环。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15-20厘米,定期观察皮肤张力及感觉变化。如肿胀进行性加重或出现水疱,需急诊处理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