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萎的原因有几种中医,主要包括肾阳虚、肝郁气滞、心脾两虚、湿热下注、气血不足等。
肾阳虚是阳萎的常见原因,多因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导致肾阳亏虚,表现为性功能减退、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治疗以温补肾阳为主,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方剂,配合艾灸关元、命门等穴位。
肝郁气滞多因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影响气血运行,表现为阳萎、胸胁胀痛、情绪低落等。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可选用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等方剂,配合针刺太冲、期门等穴位。
心脾两虚多因思虑过度或饮食不节导致心脾功能失调,表现为阳萎、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治疗以补益心脾为主,可选用归脾丸、人参养荣丸等方剂,配合艾灸足三里、神门等穴位。
湿热下注多因饮食不节或外感湿热导致湿热蕴结下焦,表现为阳萎、阴囊潮湿、小便短赤等。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可选用龙胆泻肝丸、四妙丸等方剂,配合针刺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
气血不足多因久病体虚或失血过多导致气血亏虚,表现为阳萎、面色苍白、乏力等。治疗以补气养血为主,可选用十全大补丸、八珍汤等方剂,配合艾灸气海、血海等穴位。
饮食方面,可多食用补肾壮阳的食物如韭菜、羊肉、核桃等,避免辛辣油腻;运动方面,建议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促进气血运行;护理方面,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有助于改善阳萎症状。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