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不受补多因体质虚寒兼脾胃虚弱导致补益药物难以吸收,调理需温阳健脾与缓补结合,常用右归丸、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等药物。
阳虚体质者元阳不足,消化功能较弱,骤用滋腻补品易加重脾胃负担。典型表现为畏寒肢冷、舌淡胖有齿痕。治疗需先健运脾胃,可选用理中汤加减,配合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提升阳气。
脾阳不足时运化能力下降,常见食少腹胀、大便溏稀。此时直接进补易出现上火或腹泻。建议先用四君子汤调理,待脾胃功能恢复后逐步加入肉苁蓉、巴戟天等温润补阳药。
过量服用鹿茸、红参等峻补之品可能引发虚不受补。应选择平补药材如杜仲、淫羊藿,或食疗方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少量多次摄入更易吸收。
阳虚常合并湿浊或血瘀,单纯补阳效果不佳。舌苔厚腻者需先用苍术、厚朴化湿;面色晦暗加川芎、丹参活血,待病理产物清除后再行温补。
右归丸适合肾阳虚衰,附子理中丸针对脾肾阳虚,桂附地黄丸侧重阴阳双补。服药期间可搭配砂仁、陈皮等行气药助吸收,避免与生冷食物同服影响药效。
日常可食用韭菜炒虾仁、核桃黑豆粥等温补膳食,练习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睡前用肉桂粉敷涌泉穴。需注意连续进补不宜超过2个月,若出现口干咽痛等上火症状应暂停并咨询医师。阳虚调理贵在循序渐进,配合适度晒太阳、避免熬夜等生活方式调整效果更佳。
2024-03-21
2024-03-21
2024-03-21
2024-03-21
2024-03-21
2024-03-21
2024-03-21
2024-03-21
2024-03-21
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