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肺阻塞性通气障碍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需警惕合并感染风险,病因涉及遗传因素、环境暴露、慢性炎症、肺结构异常及并发症影响。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遗传缺陷可导致肺组织弹性下降,引发不可逆气道阻塞。治疗需长期补充α-1抗胰蛋白酶制剂,配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改善通气,严重者需肺移植手术评估。
长期吸烟或接触粉尘、化学气体等污染物会损伤气道纤毛功能,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戒烟是首要措施,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减轻炎症,肺康复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能增强膈肌功能。
反复呼吸道感染引发的持续性炎症反应会破坏肺泡壁,形成肺大泡。急性期需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稳定期使用噻托溴铵维持气道开放,氧疗可纠正低氧血症。
肺气肿导致的肺泡融合会显著降低气体交换效率。外科肺减容术可切除病变组织,支气管热成形术能缓解气道痉挛,无创通气支持适用于呼吸衰竭患者。
合并肺部感染时可能出现暂时性传染风险,需隔离治疗并做痰培养。预防性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减少痰液黏稠度,定期监测肺功能变化。
饮食宜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山药粥、百合银耳羹,避免产气食品。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可增强肺活量,居家使用空气净化器保持湿度40%-60%,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每年进行胸部CT和肺功能复查。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