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中毒需警惕高浓度暴露、呼吸道损伤和皮肤腐蚀,关键应对措施包括迅速撤离污染源、清水冲洗接触部位及紧急氧疗。
氨气在空气中浓度超过25ppm即可引发中毒,工业泄漏或密闭空间积聚是主要诱因。急性中毒时立即转移至通风处,佩戴防毒面具阻断继续吸入,重度患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缓解喉头水肿,如地塞米松静脉注射。
氨气遇水生成氢氧化铵腐蚀呼吸道,表现为咳嗽、肺水肿。急救时采用2%硼酸溶液雾化吸入中和碱性物质,支气管痉挛者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严重者需气管切开维持通气。
液态氨接触皮肤会导致冻伤和化学灼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5%醋酸溶液湿敷中和残留碱性物质,深度灼伤需清创后涂抹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
氨气刺激结膜可致角膜溃疡。翻开眼睑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30分钟,使用荧光素染色检查角膜损伤,局部应用抗生素眼膏如红霉素眼膏,疼痛剧烈者可滴入0.5%丁卡因麻醉。
重度中毒引发代谢性酸中毒需静脉输注碳酸氢钠纠正,监测血氨浓度超过150μmol/L时考虑血液净化。早期使用谷氨酸钠注射液促进氨代谢,抽搐患者静脉注射地西泮控制症状。
日常预防需配备pH试纸检测环境氨浓度,作业时穿戴橡胶手套和护目镜。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促进组织修复,饮用绿豆甘草汤解毒。恢复期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改善呼吸功能,每日晨起叩击云门穴、中府穴各36次增强肺气。接触氨气后72小时内密切观察迟发性肺水肿症状,出现胸闷气促立即就医。
2022-04-24
2022-04-24
2022-04-24
2022-04-24
2022-04-24
2022-04-24
2022-04-24
2022-04-24
2022-04-24
202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