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亢进多因脾虚湿困或血瘀阻滞,表现为脾肿大、血细胞减少,需辨证施治结合中西医调理。
长期饮食不节或劳倦伤脾,导致运化失常,水湿停滞。舌苔白腻、腹胀便溏是典型症状。治疗以健脾化湿为主,方选参苓白术散,配合艾灸中脘、足三里穴位。日常可用炒薏米30克、茯苓15克煮粥食疗。
情志抑郁或外伤导致气滞血瘀,脾脏脉络不通。可见胁下肿块刺痛、舌质紫暗。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针刺三阴交、血海穴活血化瘀。推荐饮用丹参山楂茶丹参10克、山楂6克辅助改善微循环。
疟疾、血吸虫病等寄生虫感染易引发脾脏代偿性肿大。需针对病原体治疗,如青蒿素抗疟,配合中医清热祛邪方剂达原饮。恢复期可用黄芪30克炖老鸭汤增强免疫力。
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血液病导致脾脏异常造血。需西医化疗或脾切除术,中医辅助用龟鹿二仙胶调补精血,按压公孙穴缓解腹胀。术后可服当归生姜羊肉汤温补气血。
肝硬化引起门静脉回流受阻,脾脏被动充血肿大。西医采用门体分流术,中医用鳖甲煎丸软坚散结,配合太冲穴按摩疏肝理气。饮食宜低盐高蛋白,推荐鲫鱼赤小豆汤利水消肿。
脾脏亢进患者需避免生冷油腻,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柔和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B超,血小板过低时忌食硬壳类食物。湿热体质者可用茵陈15克代茶饮,血瘀型可每日晨起拍打脾经循行部位3分钟促进气血运行。冬季注意腹部保暖,夏季忌过量冷饮伤脾阳。
2021-12-21
2021-12-21
2021-12-21
2021-12-21
2021-12-21
2021-12-21
2021-12-21
2021-12-21
2021-12-21
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