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中医知识 > 正文

气管进了异物挂什么科

发布时间: 2025-05-08 10:1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气管进了异物应立即挂急诊科或耳鼻喉科,及时就医是关键。

1、急诊科:

气管异物属于急症,急诊科是处理突发性疾病的科室,能够迅速评估病情并采取紧急措施。医生会通过胸部X光或CT检查确认异物位置,并根据情况使用支气管镜取出异物,避免窒息或肺部感染等严重后果。

2、耳鼻喉科:

耳鼻喉科专门处理呼吸道和咽喉相关疾病,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处理气管异物。通过内窥镜检查,医生可以精准定位异物并采取微创手术取出,减少对气管的损伤。

3、呼吸内科:

如果异物进入气管后未立即取出,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或呼吸困难,呼吸内科医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感染,并结合影像学检查评估异物位置,必要时转诊至耳鼻喉科或外科处理。

4、外科:

当异物较大或位置较深,且无法通过内窥镜取出时,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外科医生会通过开胸手术或气管切开术取出异物,确保呼吸道通畅。

5、儿科:

儿童是气管异物的高发人群,儿科医生在处理儿童气管异物方面经验丰富。医生会根据儿童年龄和异物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内窥镜取出或药物治疗。

气管异物发生后,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有助于缓解咽喉不适。运动方面需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加重呼吸困难。护理上需密切观察呼吸状况,若出现咳嗽加重或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干燥环境刺激呼吸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眼睛里进了异物弄不出来怎么办
眼睛里进了异物弄不出来怎么办
眼睛里进了异物弄不出来时,应立即停止揉眼,避免进一步损伤角膜或结膜。异物进入眼睛的原因包括灰尘、睫毛、沙粒等外部物质,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眼部感染或划伤。正确的处理方法包括用清水冲洗、使用人工泪液、及时就医检查。原因异物进入眼睛的主要原因包括环境中的灰尘、沙粒、化妆品残留等外部物质,...[详细]
发布于 2025-02-13

最新推荐

d-泛酸钙是钙吗
d-泛酸钙并非传统意义的钙补充剂,而是维生素B5泛酸的钙盐形式,主要发挥维生素生理功能。1、成分差异:d-泛酸钙由泛酸与钙离子结合而成,其核心成分是维生素B5。钙元素仅作为稳定剂存在,每1000mgd-泛酸钙仅含约90mg钙,远低于碳酸钙等...[详细]
2025-05-08 17:00
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怎么确定
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的确定需结合症状表现、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中医辨证五方面综合判断。1、症状观察:急性起病多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疼痛、意识障碍等,病程短则数小时至数日;慢性起病常见乏力、低热、隐痛,病程可持续数月以上。中医通过望闻...[详细]
2025-05-08 16:58
怎么区别起病急与起病缓
起病急与起病缓的区别主要在于症状出现的速度、严重程度以及病程发展特点。1、症状速度:起病急通常表现为症状在短时间内迅速出现,如急性腹痛、高热、突发性呼吸困难等,病程发展迅速,患者往往能明确感知症状的开始时间。起病缓则表现为症状逐渐加重,如慢...[详细]
2025-05-08 16:57
掌纹反映身体状况是什么
掌纹变化可反映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等健康状况,主要关联遗传特征、体质偏颇、慢性疾病、营养代谢及心理状态五种因素。1、遗传特征:先天掌纹形态受父母基因影响,如通贯掌猿线可能与染色体异常相关。中医认为此类掌纹提示先天肾精盈亏,可通过艾灸关元穴、服...[详细]
2025-05-08 16:55
掌纹反映身体状况吗
掌纹变化确实能反映部分身体状况,中医通过观察掌纹形态、色泽判断气血盛衰、脏腑功能。1、遗传因素:先天掌纹形态与遗传相关,如通贯掌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有关。中医认为肾主先天,掌纹浅淡者多肾气不足,可选用熟地黄15克、山药20克炖汤调养,配合掌心搓...[详细]
2025-05-08 16:54
鸳鸯的作用以及功能是什么
鸳鸯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养血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症状。1、滋补肝肾:鸳鸯的滋补肝肾作用主要源于其富含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够有效改善肝肾虚弱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肝肾不足...[详细]
2025-05-08 16:52
思虑过度会伤害哪个器官
思虑过度会伤害哪个器官
思虑过度主要损伤脾脏,中医认为脾主运化、统血,长期思虑会导致脾虚气滞,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症状。1、脾脏损伤:中医理论中"思伤脾",过度思考使气机郁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虚时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输布,出现面色萎黄、大便溏稀。调理可选用归...[详细]
2025-05-08 16:51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