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中医知识 > 正文

肚子在叫却感觉不到饿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 2025-05-08 15:58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肚子咕咕叫却无饥饿感可能由胃肠蠕动异常、消化不良、情绪压力、肠道菌群失衡或慢性疾病引起。

1、胃肠蠕动:

肠道正常蠕动时会产生肠鸣音,当胃内空虚但肠道仍在工作时可能出现此现象。中医认为与脾胃虚弱有关,可尝试按压足三里穴,每日艾灸神阙穴15分钟,或服用香砂六君丸调理。

2、消化功能:

消化不良导致食物滞留会产生异常肠鸣。建议饭后顺时针按摩腹部100次,饮用山楂陈皮茶山楂10g+陈皮5g煮沸,症状持续可考虑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中成药。

3、情绪影响:

焦虑紧张会通过脑肠轴影响消化系统。练习腹式呼吸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6秒,早晚各10分钟。肝气郁结者可服用逍遥丸,配合合谷穴、太冲穴按压。

4、菌群失衡:

肠道微生态紊乱可能产生异常气体和蠕动。每日摄入300ml无糖酸奶,食用发酵食品如纳豆、泡菜。严重时可用参苓白术散搭配益生菌制剂。

5、慢性病症:

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胃炎等疾病需就医排查。若伴随腹痛腹泻超过两周,建议进行胃肠镜检查。中医辨证可能涉及脾肾阳虚证,需专业医师开具附子理中汤等方剂。

饮食选择山药小米粥、白萝卜汤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豆类、碳酸饮料等产气食品。每日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晨起空腹饮用生姜红枣茶生姜3片+红枣5枚煮水温养脾胃。观察症状超过两周无改善或出现体重下降、便血等情况需及时就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减肥感觉不到饿是怎么回事
减肥感觉不到饿是怎么回事
当你在减肥过程中感觉不到饿,这可能是身体在适应新的饮食习惯的表现。减肥时,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对身体产生一系列影响,其中之一就是饥饿感的变化。虽然不感到饥饿可能让你觉得减肥变得轻松,但也可能隐藏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1、摄入足够的营养:有时候,感觉不到饿是因为你在饮食中摄入了足...[详细]
发布于 2024-12-17

最新推荐

d-泛酸钙是钙吗
d-泛酸钙并非传统意义的钙补充剂,而是维生素B5泛酸的钙盐形式,主要发挥维生素生理功能。1、成分差异:d-泛酸钙由泛酸与钙离子结合而成,其核心成分是维生素B5。钙元素仅作为稳定剂存在,每1000mgd-泛酸钙仅含约90mg钙,远低于碳酸钙等...[详细]
2025-05-08 17:00
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怎么确定
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的确定需结合症状表现、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中医辨证五方面综合判断。1、症状观察:急性起病多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疼痛、意识障碍等,病程短则数小时至数日;慢性起病常见乏力、低热、隐痛,病程可持续数月以上。中医通过望闻...[详细]
2025-05-08 16:58
怎么区别起病急与起病缓
起病急与起病缓的区别主要在于症状出现的速度、严重程度以及病程发展特点。1、症状速度:起病急通常表现为症状在短时间内迅速出现,如急性腹痛、高热、突发性呼吸困难等,病程发展迅速,患者往往能明确感知症状的开始时间。起病缓则表现为症状逐渐加重,如慢...[详细]
2025-05-08 16:57
掌纹反映身体状况是什么
掌纹变化可反映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等健康状况,主要关联遗传特征、体质偏颇、慢性疾病、营养代谢及心理状态五种因素。1、遗传特征:先天掌纹形态受父母基因影响,如通贯掌猿线可能与染色体异常相关。中医认为此类掌纹提示先天肾精盈亏,可通过艾灸关元穴、服...[详细]
2025-05-08 16:55
掌纹反映身体状况吗
掌纹变化确实能反映部分身体状况,中医通过观察掌纹形态、色泽判断气血盛衰、脏腑功能。1、遗传因素:先天掌纹形态与遗传相关,如通贯掌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有关。中医认为肾主先天,掌纹浅淡者多肾气不足,可选用熟地黄15克、山药20克炖汤调养,配合掌心搓...[详细]
2025-05-08 16:54
鸳鸯的作用以及功能是什么
鸳鸯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养血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症状。1、滋补肝肾:鸳鸯的滋补肝肾作用主要源于其富含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够有效改善肝肾虚弱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肝肾不足...[详细]
2025-05-08 16:52
思虑过度会伤害哪个器官
思虑过度会伤害哪个器官
思虑过度主要损伤脾脏,中医认为脾主运化、统血,长期思虑会导致脾虚气滞,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症状。1、脾脏损伤:中医理论中"思伤脾",过度思考使气机郁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虚时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输布,出现面色萎黄、大便溏稀。调理可选用归...[详细]
2025-05-08 16:51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