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中医知识 > 正文

上腹部总是胀胀的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 2025-05-08 16:06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上腹部胀胀的感觉可能由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肝气郁结、湿邪困脾、慢性胃炎等因素引起。

1、饮食不当:

上腹部总是胀胀的是怎么回事

暴饮暴食或食用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红薯等,易导致胃肠蠕动减缓,食物滞留产生胀气。中医建议采用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10克煎水代茶饮,配合顺时针按摩中脘穴5分钟,每日3次。

2、脾胃虚弱:

长期思虑过度或劳累损伤脾气,运化功能失常会出现食后腹胀。可用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各9克,甘草6克健脾益气,配合艾灸足三里穴,每次15分钟,每周3次。

3、肝气郁结:

情志不畅导致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表现为胁腹胀满。推荐柴胡疏肝散柴胡、香附各6克,陈皮9克煎服,同时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每日早晚各10遍。

4、湿邪困脾:

梅雨季节或久居潮湿环境,湿浊中阻使脘腹胀闷。可用平胃散苍术15克,厚朴9克,陈皮6克化湿运脾,配合刮痧膀胱经脾俞至胃俞段,每周2次。

5、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刺激导致的胃黏膜炎症,常伴饭后饱胀。建议查幽门螺杆菌后,可用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各9克,黄连3克寒热平调,配合耳穴贴压胃、交感等穴位。

上腹部总是胀胀的是怎么回事

日常宜食用山药粥、陈皮薏仁水等健脾食物,避免生冷油腻。练习揉腹功:仰卧屈膝,掌心贴脐部顺时针揉动50次。若胀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呕血黑便,需立即胃镜检查排除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疾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饭后散步20分钟促进消化。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子宫胀胀的是怎么回事
子宫胀胀的是怎么回事
子宫胀胀的,可能是月经来潮、妊娠、先兆流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改善或治疗措施。具体如下:1、月经来潮:在月经来潮时,盆腔会充血,会伴有子宫或者小腹胀,属于正常现象,需要做好保暖工作,适当增加衣物,避免腹部受凉。2、妊娠:在妊娠期间...[详细]
发布于 2024-10-15

最新推荐

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主要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BMI计算法、布洛卡公式以及适合亚洲人的改良公式。标准体重是评估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但需结合体脂率、肌肉量等综合判断。1、BMI计算法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身体质量指数公式:体重除以身...[详细]
2025-10-03 15:06
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主要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BMI计算法、布洛卡公式、中国成人标准体重公式等。1、BMI计算法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身体质量指数BMI作为评估标准,计算公式为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中国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为18....[详细]
2025-10-03 09:25
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是
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主要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BMI计算法、布洛卡公式、中国成人标准体重公式等。不同公式适用于不同人群,计算时需结合身高、性别等因素综合评估。1、BMI计算法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身体质量指数BMI作为标准体重参考...[详细]
2025-10-02 16:24
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158女生
158厘米女性的标准体重计算公式为身高厘米数-70×60%,计算结果约为52.8公斤。实际体重在标准体重上下浮动10%均属正常范围。标准体重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常用指标之一,该公式源自改良布洛卡公式,适用于亚洲成年女性群体。...[详细]
2025-10-02 11:00
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 正常体重计算公式
标准体重计算公式为身高减去105,正常体重范围为标准体重上下浮动10%。体重是衡量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控制体重有助于预防多种疾病。标准体重计算公式适用于成年人,男性与女性的计算方法相同。以身高170厘米为例,标准体重为6...[详细]
2025-10-02 06:12
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 怎么算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主要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BMI计算法、布洛卡公式、中国成人标准体重公式等。标准体重可通过身高与体重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有助于评估身体健康状况。1、BMI计算法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身体质量指数BMI作为标准体...[详细]
2025-10-01 13:12
辨证湿气的方法有哪些症状
湿气重的症状主要有身体困重、舌苔厚腻、食欲不振、大便黏滞、皮肤油腻等。中医认为湿气可分为寒湿与湿热两类,多因外感湿邪或脾虚运化失常导致。1、身体困重湿性重浊易阻滞气机,患者常感四肢酸沉乏力,头部昏蒙如裹湿布,午后疲倦感加重。...[详细]
2025-10-01 07:31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