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的确定需结合症状表现、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中医辨证五方面综合判断。
急性起病多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疼痛、意识障碍等,病程短则数小时至数日;慢性起病常见乏力、低热、隐痛,病程可持续数月以上。中医通过望闻问切辨别表里虚实,如外感病多急骤,内伤病多缓慢。
详细询问发病时间、诱因及症状演变过程。外伤、中毒等急症有明确时间节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进展隐匿。中医注重七情、饮食、劳倦等致病因素,情志失调易致肝郁气滞型慢性病。
急性病可见面色潮红、脉象浮数,慢性病多见舌淡苔白、脉沉细。触诊急性阑尾炎有固定压痛,类风湿关节炎呈对称性关节肿胀。中医触诊注重尺肤寒热、腹部硬满等体征变化。
血常规中白细胞骤升提示急性感染,长期贫血需排查慢性失血。影像学检查可区分肺炎急性渗出灶与肺结核慢性纤维化。中医结合脉诊仪、舌象分析仪量化病程特征。
实证如风寒袭表病程约3-7天,虚证如脾肾阳虚可迁延数年。六经辨证中太阳病多为急性期,少阴病属慢性阶段。卫气营血辨证可判断温病发展速度及预后。
日常需注意体质调理,气虚者练习八段锦增强正气,血瘀体质可用丹参山楂茶活血。饮食遵循"急性期清淡、慢性期温补"原则,急性肠胃炎宜米汤养护,慢性胃炎可食用山药茯苓粥。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必要时定期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整调养方案。
2021-04-26
2021-04-25
2021-04-25
2021-04-25
2021-04-25
2021-04-25
2021-04-25
2021-04-25
2021-04-25
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