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通过中药调理缓解症状,具体效果因人而异,需结合体质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瘀血内阻相关,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如丹参、当归、川芎等。丹参能改善盆腔微循环,减少异位内膜充血;当归补血活血,调节雌激素水平;川芎行气止痛,缓解痛经症状。临床常用少腹逐瘀汤加减,需持续用药3-6个月经周期。
寒凝血瘀型患者多见经期小腹冷痛,艾附暖宫丸为代表方剂。艾叶温经止血,香附理气解郁,配合吴茱萸、肉桂等药物,可降低前列腺素分泌,减轻子宫痉挛。冬季建议配合艾灸关元、气海穴位增强疗效。
情绪压力易导致肝气郁结,加重病灶粘连。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白芍调和肝脾,枳壳破气消积,配合玫瑰花、佛手等代茶饮,能缓解焦虑情绪,改善黄体功能不足引起的经前乳胀。
肾虚型患者常见月经量少、腰膝酸软,左归丸或右归丸为基础方。熟地黄、山茱萸填补肾精,菟丝子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可抑制异位内膜增殖。需配合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针对卵巢巧克力囊肿,常用桂枝茯苓丸加三棱、莪术等破血药。浙贝母、夏枯草能软化包块,配合外敷芒硝大黄散,可缩小囊肿体积。重度患者需联合西药或腹腔镜手术,中药辅助减少复发。
饮食宜多食黑豆、桑葚、木耳等补肾活血食材,忌生冷辛辣;每日快走30分钟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经期避免剧烈运动;配合腹部推拿及盐袋热敷,疼痛发作时按压三阴交穴。中药调理需坚持6个月以上,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病灶变化,若出现异常出血或囊肿增大应及时就医。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1-01
2021-10-29
2021-10-29
2021-10-29
202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