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症可通过中药有效缓解,常用方法包括清热祛湿方剂、养血润燥药材、外洗熏蒸疗法、穴位针灸及饮食调理。
湿热内蕴型瘙痒多见皮肤潮红、渗出,龙胆泻肝汤加减可奏效。基础方含龙胆草6克、黄芩9克、栀子9克,配合土茯苓15克增强祛湿效果。夏季湿热加重时,可加用滑石粉30克布包煎煮,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用7天观察疹情变化。
血虚风燥表现为皮肤干裂脱屑,当归饮子为主方。取当归12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煎汤,配合制首乌20克提升滋阴效力。老年患者可加入阿胶9克烊化,早晚空腹服用,配合芝麻油外涂能改善夜间剧痒。
苦参30克、地肤子20克、白鲜皮15克煮沸后熏洗患处。糖尿病性瘙痒可加黄柏15克,神经性皮炎配伍花椒10克。药液温度保持40℃左右,每日浸泡15分钟,糜烂处改用纱布湿敷。
曲池穴配血海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顽固性瘙痒加刺膈俞穴,荨麻疹样病变点刺大椎穴出血3-5滴。每周3次治疗,配合神阙穴艾灸10分钟效果更佳。
绿豆百合粥用绿豆50克、鲜百合30克煮粥,适合血热型瘙痒。脾虚者改用薏苡仁30克、山药20克炖汤。忌食海鲜、羊肉等发物,多食菠菜、莲藕等富含维生素B族食材。
皮肤瘙痒症患者需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过度烫洗。坚持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式练习,配合涌泉穴每日按摩200次。慢性患者可用夜交藤30克、合欢皮15克代茶饮调节情志,合并糖尿病、肝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冬季沐浴后及时涂抹沙棘油保湿,过敏体质者定期用紫草油外涂预防复发。
2024-10-14
2024-10-14
2024-10-14
2024-10-14
2024-10-14
2024-10-14
2024-10-14
2024-10-14
2024-10-14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