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中医知识 > 正文

男性不举中医看什么科

发布时间: 2025-05-08 12:4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男性不举应就诊中医男科或内科,病因涉及肾阳虚、肝郁气滞、气血不足、湿热下注、心脾两虚。

1、肾阳虚:

男性不举中医看什么科

肾阳亏虚导致命门火衰,表现为勃起无力、腰膝酸冷。治疗以温补肾阳为主,方剂选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艾灸关元、命门穴,配合鹿茸、淫羊藿等药材泡酒。

2、肝郁气滞:

情志不畅引发肝经阻滞,常见于压力大者,伴胁肋胀痛。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加减可解郁通络,针刺太冲、期门穴,日常练习八段锦调节气机。

3、气血不足:

男性不举中医看什么科

过度劳累耗伤气血,症见勃起不坚、面色苍白。归脾汤、十全大补汤补益气血,食疗可用黄芪炖鸡、红枣枸杞粥,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

4、湿热下注:

嗜食肥甘或外感湿邪,表现为阴囊潮湿、口苦尿黄。龙胆泻肝汤、四妙丸清热利湿,刮痧膀胱经,饮食需避免辛辣油腻。

5、心脾两虚:

思虑过度损伤心脾,伴随心悸失眠。归脾汤合安神定志丸调理,药膳推荐莲子百合粥,睡前热水泡脚涌泉穴。

男性不举中医看什么科

日常需保持适度运动如太极拳,避免久坐熬夜。饮食多摄入牡蛎、核桃、山药等益肾食材,戒烟限酒。症状持续超过三个月或伴随其他异常,需及时进行西医泌尿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中医调理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夫妻双方共同配合心理疏导。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男性检查不育看什么科
男性检查不育看什么科
男性检查不育看什么科?1、如果诊断为弱精子症或少精子症,将严重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此时及时发现弱精子症、少精子症的原因,如精索静脉曲张、慢性前列腺炎、睾丸炎等,是常见因素,经相关检查诊断后对症治疗。2、男性不育症在临床上更为常见,对于男性不育症的检查,一般建议看泌尿科或生殖科,及...[详细]
发布于 2024-10-22

最新推荐

d-泛酸钙是钙吗
d-泛酸钙并非传统意义的钙补充剂,而是维生素B5泛酸的钙盐形式,主要发挥维生素生理功能。1、成分差异:d-泛酸钙由泛酸与钙离子结合而成,其核心成分是维生素B5。钙元素仅作为稳定剂存在,每1000mgd-泛酸钙仅含约90mg钙,远低于碳酸钙等...[详细]
2025-05-08 17:00
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怎么确定
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的确定需结合症状表现、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中医辨证五方面综合判断。1、症状观察:急性起病多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疼痛、意识障碍等,病程短则数小时至数日;慢性起病常见乏力、低热、隐痛,病程可持续数月以上。中医通过望闻...[详细]
2025-05-08 16:58
怎么区别起病急与起病缓
起病急与起病缓的区别主要在于症状出现的速度、严重程度以及病程发展特点。1、症状速度:起病急通常表现为症状在短时间内迅速出现,如急性腹痛、高热、突发性呼吸困难等,病程发展迅速,患者往往能明确感知症状的开始时间。起病缓则表现为症状逐渐加重,如慢...[详细]
2025-05-08 16:57
掌纹反映身体状况是什么
掌纹变化可反映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等健康状况,主要关联遗传特征、体质偏颇、慢性疾病、营养代谢及心理状态五种因素。1、遗传特征:先天掌纹形态受父母基因影响,如通贯掌猿线可能与染色体异常相关。中医认为此类掌纹提示先天肾精盈亏,可通过艾灸关元穴、服...[详细]
2025-05-08 16:55
掌纹反映身体状况吗
掌纹变化确实能反映部分身体状况,中医通过观察掌纹形态、色泽判断气血盛衰、脏腑功能。1、遗传因素:先天掌纹形态与遗传相关,如通贯掌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有关。中医认为肾主先天,掌纹浅淡者多肾气不足,可选用熟地黄15克、山药20克炖汤调养,配合掌心搓...[详细]
2025-05-08 16:54
鸳鸯的作用以及功能是什么
鸳鸯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养血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症状。1、滋补肝肾:鸳鸯的滋补肝肾作用主要源于其富含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够有效改善肝肾虚弱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肝肾不足...[详细]
2025-05-08 16:52
思虑过度会伤害哪个器官
思虑过度会伤害哪个器官
思虑过度主要损伤脾脏,中医认为脾主运化、统血,长期思虑会导致脾虚气滞,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症状。1、脾脏损伤:中医理论中"思伤脾",过度思考使气机郁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虚时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输布,出现面色萎黄、大便溏稀。调理可选用归...[详细]
2025-05-08 16:51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