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可以喝中药,但需根据体质和药方性质调整,避免活血化瘀类药材加重经量。
中医强调个体差异,气血虚弱者经期服用补益类中药如八珍汤可缓解乏力,而湿热体质者需避开黄柏等苦寒药以防痛经加剧。建议经前咨询医师调整方剂配伍,避免当归、川芎等活血药材过量使用。
三类药材需慎用:破血逐瘀类如水蛭、莪术可能引发崩漏;大寒药物如黄连易导致宫寒腹痛;利尿通淋药如车前子或加重气血损耗。调经期方剂可选用温和的艾叶、香附等。
痛经者可服少腹逐瘀汤加减,经量少用四物汤加益母草,经期头痛适用川芎茶调散。需注意服药时间,补血药宜经后服用,理气药适合经前3-5天使用。
汤剂吸收快但需温热服用,丸剂如乌鸡白凤丸适合长期调理。经期推荐代茶饮:玫瑰花3g、红糖10g沸水冲泡,或艾叶5g、生姜3片煎水暖宫。
服药后出现经期延长、血块增多应立即停用。伴有严重头晕、经血暗黑需就医,可能提示药物过敏或配伍禁忌。
经期饮食宜温补,推荐桂圆红枣粥、姜汁撞奶等食疗方,避免生冷瓜果。配合关元穴艾灸每日10分钟或足三里按摩可增强药效。运动选择八段锦、散步等低强度项目,忌游泳、倒立等行为。保持腰腹保暖,药茶温度以40-50℃为宜,服药期间记录经量变化供复诊参考。
2020-04-15
2020-04-15
2020-04-15
2020-04-15
2020-04-15
2020-04-14
2020-04-14
2020-04-14
2020-04-14
20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