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诊痛经会围绕月经周期、疼痛性质、伴随症状、体质辨识和生活习惯展开。
询问初潮年龄、经期长短、经量多少及颜色质地。周期紊乱可能提示肝肾失调,经量少伴血块多属气滞血瘀。治疗常用当归、川芎调经,艾灸关元穴温通胞宫。
辨别胀痛气滞、刺痛血瘀、冷痛寒凝或灼痛湿热。小腹冷痛喜暖者用少腹逐瘀汤,灼痛带黄稠分泌物可选清热调血汤配合三阴交针刺。
观察是否伴腰酸肾虚、乳房胀痛肝郁、恶心脾湿或头晕血虚。肝郁气滞型常用柴胡疏肝散,血虚者配合八珍汤食疗。
通过舌脉判断体质类型,舌紫暗脉弦涩属血瘀,舌淡脉细为气血两虚。阳虚体质建议日常艾灸神阙穴,痰湿体质需用苍附导痰丸加减。
了解饮食生冷史、情绪压力、熬夜劳累等情况。长期空调环境受寒者可外敷吴茱萸热奄包,压力大者推荐玫瑰花代茶饮疏肝解郁。
日常避免经期淋雨涉水,经前一周开始饮用红糖姜茶温经散寒,练习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改善气血循环。疼痛剧烈时可用拇指交替按压合谷、足三里穴各3分钟,寒性痛经者将粗盐炒热装布袋敷小腹。体质调理需持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严重贫血或子宫内膜异位症需配合西医检查。
2020-01-16
2020-01-16
2020-01-16
2020-01-16
2020-01-16
2020-01-16
2020-01-16
2020-01-16
2020-01-16
20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