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补血的中医处方以调理脾肺肾为主,常用四君子汤、当归补血汤、八珍汤、归脾汤、十全大补汤等方剂。
针对脾胃气虚证,表现为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人参补元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甘草调和诸药。可加陈皮理气,半夏化痰。煎服时人参宜另炖兑入,避免久煎失效。脾胃虚寒者可加干姜、砂仁温中。
主治血虚发热证,黄芪补气生血为君,当归养血和血为臣。适用于失血后头晕心悸、产后血虚。可加熟地黄增强补血功效,配川芎活血行气。现代常用于贫血、术后恢复。煎煮时黄芪需先煎30分钟,后下当归。
气血双补基础方,四君子汤合四物汤组成。治疗气血两虚所致面色苍白、月经量少。党参易人参更宜长期服用,加阿胶烊化增强补血效果。临床多用于产后调理、肿瘤放化疗后。煎药时熟地黄需先煎,避免滋腻碍胃。
心脾两虚常用方,黄芪、龙眼肉补益心脾,酸枣仁安神。适用于思虑过度导致的心悸失眠。可加木香醒脾,远志交通心肾。现代多用于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服药期间忌浓茶咖啡,宜晚餐前温服。
八珍汤加黄芪、肉桂组成,温补气血力量更强。治疗久病体虚、手脚冰凉。可加鹿角胶温补肾阳,配砂仁防滋腻。冬季服用效果更佳,高血压患者慎用肉桂。膏方制剂适合慢性虚损者长期调养。
日常可配合食用红枣枸杞粥、当归生姜羊肉汤等药膳。适度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招式,按摩足三里、血海穴位。气血虚弱者避免过度劳累,冬季注意保暖。服用补益类药物期间忌食萝卜、绿豆等破气食物,慢性病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出现口干咽痛等上火症状应及时调整方剂。
2014-10-09
2014-10-09
2014-10-09
2014-10-09
2014-10-09
2014-10-09
2014-10-09
2014-10-09
2014-10-09
201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