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可通过中医辨证调理,常见方法包括中药内服、艾灸温经、穴位按摩、膳食调养及情志疏导。
长期劳累或营养不良导致气血不足,表现为经量少、色淡、周期延迟。治疗以八珍汤为基础方,重用黄芪、当归补气生血;配合艾灸关元、气海穴每日15分钟;日常可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或红枣枸杞粥,每周3次。
情绪压力引发肝气郁结,多见经前乳房胀痛、经血暗紫有块。方选逍遥散加减,柴胡、香附疏肝解郁;推拿太冲、期门穴每日按压5分钟;饮用玫瑰花陈皮茶或茉莉薄荷茶,经前一周开始每日1剂。
经期受寒或阳虚体质致血行不畅,症状为经期腹痛拒按、血块多。采用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加艾叶、肉桂;隔姜灸神阙穴每周3次;饮食加入姜糖水或肉桂核桃粉,经前连续服用5天。
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引起月经稀发、腰膝酸软。常用左归丸合二至丸滋补肾精,配杜仲、菟丝子;艾灸命门、肾俞穴隔日1次;食疗推荐黑豆核桃粥或海参炖乌鸡,每周2-3次。
嗜食辛辣或外感湿热导致经血黏稠、带下黄稠。方用四妙丸加减,黄柏、苍术清热利湿;刮痧八髎穴每周2次;常饮赤小豆薏米水或车前草茶,连续10天为周期。
调理期间需保持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每周4次,每次30分钟;避免生冷寒凉及辛辣刺激食物;保证充足睡眠,夜间11点前入睡;经期注意腰腹保暖,可配合中药足浴艾叶+红花煮沸后泡脚20分钟。严重者如持续闭经3个月以上或出血量过大,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病变。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