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患者就诊中医应挂中医内科或针灸推拿科,具体需结合症状选择气血调理、针灸疏通或中药治疗。
气滞血瘀属于气血运行障碍,中医内科通过辨证施治,常用血府逐瘀汤、柴胡疏肝散等方剂活血化瘀。典型症状如胸胁胀痛、月经紫暗有块,医生会根据舌脉象判断瘀滞程度,严重者可能配合三七粉冲服。慢性病患者需连续调理2-3个月,每周调整药方。
针对局部瘀堵可采用针灸疗法,选取三阴交、血海等穴位行泻法,配合拔罐祛除深层瘀血。推拿以揉捏手法松解肌肉粘连,特别适合长期久坐导致的腰背瘀痛。急性发作期建议隔日治疗,5次为一疗程,配合红外线照射效果更佳。
女性经期血瘀应挂中医妇科,常用少腹逐瘀汤加减,配合艾灸关元穴。产后瘀血未尽者需生化汤调理,哺乳期改用桃红四物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病变需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前一周开始服用益母草颗粒。
外伤后遗留瘀血挂中医骨伤科,外敷七厘散配合黄酒送服。陈旧性损伤可用火针点刺放瘀,老年骨关节病配合雷火灸温通经络。骨折后期康复阶段,当归鸡血藤汤能促进骨痂形成。
部分中医院设立治未病科,提供刺络拔罐、穴位埋线等特色疗法。药浴使用红花、川芎等药材,适合全身性气血不畅。体质辨识后定制药膳,如山楂红糖水改善微循环。
日常可练习八段锦左右开弓似射雕动作舒展气机,饮食多食黑木耳、洋葱等活血食材,忌食生冷。冬季用藏红花泡脚促进血液循环,保持适度有氧运动。若出现肢体麻木、持续绞痛等严重症状,需立即排查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情绪抑郁者建议配合情志调理,晨起拍打胆经辅助疏肝解郁。
2012-04-09
2012-04-09
2012-04-09
2012-04-09
2012-04-09
2012-04-09
2012-04-09
2012-04-09
2012-04-09
201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