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疼痛可能由运动损伤、炎症反应、代谢异常、神经压迫或慢性劳损引起。
剧烈运动或姿势不当会导致肌纤维撕裂,乳酸堆积引发急性疼痛。中医采用活血化瘀法,如外敷三七粉调黄酒,配合针刺阿是穴及阳陵泉穴,推拿手法以揉捏、弹拨为主。西药可选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凝胶。
风湿性肌炎或病毒感染时,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末梢产生持续酸痛。中药使用雷公藤多苷片配合羌活胜湿汤,艾灸肾俞穴和足三里。西医建议检测C反应蛋白,必要时服用塞来昔布。
低钙血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致肌肉痉挛疼痛。中医辨证属肝肾不足者用芍药甘草汤,配合药浴透骨草30g+伸筋草20g。现代医学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监测电解质水平。
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引发放射性肌痛。中医采用牵引配合电针夹脊穴,内服身痛逐瘀汤。严重者需椎间孔镜手术,日常使用甲钴胺营养神经。
长期固定姿势导致肌筋膜粘连,触发点疼痛明显。刮痧沿膀胱经走行,火罐留置膈俞穴,药茶用鸡血藤15g+当归10g代饮。建议每工作1小时做八段锦两手托天动作。
饮食宜增加富含镁元素的山药、黑芝麻,避免寒凉海鲜。太极拳云手动作可放松肩颈肌肉,睡前热敷疼痛部位20分钟。持续疼痛超过两周或伴随发热、无力需排查肌炎、纤维肌痛综合征等疾病,及时就医完善肌电图检查。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